今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三周年。面对这一国家战略,河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窗口期。其中,新闻出版产业更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政策、谋发展,行业协会搭舞台、重落实,产业园区修内功、轮番搭台唱戏,对接企业打消顾虑、抱团取暖。历经蜕变,在这股产业合力的推动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河北新闻出版产业对接新生态正在悄然成型。
2016年11月2日举行的新闻出版广电在京企业疏解河北对接会,标志着河北新闻出版产业园区迈入招商引资的实质性落地阶段。河北省印刷协会 供图
对接政策:从消化理解到打造环境
事件回放:2016年,为做好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承接工作,河北成立专业机构,主动对接京津,承接京津地区文化产业转移项目,为对接中的政策落地、项目落地铺平了道路。
——“对接”二字,写起来简单,如何做值得思考。接什么?怎么接?河北想的都是实在事儿。
河北的“接”不是被动等待,不是简单地“做加法”。提供政策,解决难题,提供实惠,河北“接”得实在。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印刷发行处处长盖征西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3年间,河北立足战略功能定位,精准整合新闻出版印刷物流等资源,创造优质的政商环境,真正做到为对接企业量体裁衣。
为了形成与京津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河北进行了一番大动作:以绿色印刷、数字印刷、按需印刷为重点,积极发展印刷产业;以电子商务和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新闻出版流通和物流产业;以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和影视剧制作服务产业;以新闻出版广电云平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传媒信息服务产业。通过错位发展,河北优化印刷业升级,捋顺产业上游,解决下游困扰,帮助企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如上创新举措不仅写入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业“十三五”规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对此加强规范引导。日前总局发布的《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加快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之一。而河北以政策为抓手,着力推进京津冀地区印刷业协同发展,区域战略产业布局正在加速规划和调整。
上有顶层的规划设计,下有落地的优惠扶持。借助土地、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河北高质量承接北京印刷企业,优惠扶持更成为河北承接转移的一大利器。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包括入驻河北省级以上园区、自身具备资质和影响力的规模企业等。项目准入、行政审批、政策扶持,“一站式”办理、“保姆式”服务,河北全力做好服务,力求最大可能保障转移企业的利益,实现多方共赢。
做好疏解和承接,河北在绿色印刷的实施建设上也做足了文章,如今已跨入2.0阶段。这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3年来的艰辛工作。“是否具备绿色环保的产业环境,如何适应当地的环保政策,是入驻企业最担忧的问题。”新闻出版广电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承接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耀珍认为,疏通绿色供应链条,打造绿色环保产业链,才能真正抓住困扰企业的难题。
由此,一系列绿色环保项目将在河北落地: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环保部签订《推动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河北省出版传媒集团与中科院纳印(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绿色印刷制版创新服务平台合作意向书》……中原大地正掀起一场绿色印刷旋风。
对接园区:从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
事件回放:2016年11月2日,北京蟹岛度假村,一场“筑巢引凤”的招商大戏正在举行。在这次新闻出版广电在京企业疏解河北对接会上,来自河北的5个印刷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向与会的500位北京印刷企业家展内功、“抛绣球”。这标志着河北新闻出版园区走出省级大门,迈入推荐园区、招商引资的实质性落地阶段。
——园区发展讲究的是顶层设计和合理布局,跟着步伐走,不急、不乱,方能提质增效。
“此举具有里程碑意义,顺应了国家改革发展的要求,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向在京企业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在新闻出版广电产业转移的进程中,打响了出版印刷板块的第一枪,对京津冀新闻出版广电产业疏解承接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王耀珍如是评价对接会的意义。
从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河北对接园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深入不断发酵。河北国家级数字印装产业园等八大印刷出版和发行物流园区,廊坊(香河)国华影视基地、大厂影视产业园等六大影视动漫园区,大厂潮白河经济开发区、廊坊龙河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四大综合性园区,18个相关产业园区分布在河北廊坊、沧州、衡水、唐山、保定、秦皇岛、承德等地,形成了覆盖主要城市、打通新闻出版广电全产业链的格局。
据介绍,河北省对接园区历经了3个阶段,从各自为战到互联互通再到向优势集中转变。在建设之初,由于各园区分别制定规划,“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发展很不均衡。于是,放在大盘子里统筹考虑,做整体规划势在必行。疏解会上五大园区进京推介就是改进的结果。“这次对接会的召开,我们对产业对接园区进行了筛选整合。”王耀珍表示,跟着步伐走,园区才不会出现乱象。
打破园区各自为战的局面,既让各园区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位,又从整体上形成统筹兼顾的共赢局面。此时,园区已进行了重新洗牌和定位,但这还不是最后一步,坚持遴选推荐、优中选优才是效益最大化之举。“我们要把有实力、理念先进及注重环保的园区筛选出来,进行产业园授牌,加强园区管理,对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王耀珍说。
接下来,河北将正式出台产业园区考评管理办法。“招商政策各不相同,导致北京很多文化产业项目无所适从。”王耀珍说,他们希望通过“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管理、标准和平台,加强政府指导和政策引导,重点扶植和快速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聚集,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对接企业:从茫然观望到抱团取暖
事件回放:2012年,北京鹏润印刷有限公司入驻肃宁园区;
2015年,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盛通(廊坊)出版物印刷有限公司,进驻河北;
2016年,北京市庆全新光印刷有限公司、北京盛彩捷印刷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入驻故城园区;
也是2016年,北京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迁入廊坊固安;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迁入唐山丰润;北京市鼓楼印刷有限公司迁入廊坊大厂;
……
——一个个对接企业的经验,凝聚的是京津冀三地丰硕成果的收获。
5年前,当北京鹏润印刷有限公司走出北京、落户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时,很多人并不理解。“北京户”变为“河北户”,鹏润没有犹豫不决、茫然观望,因为当时董事长何伟一眼便相中了肃宁千亩传媒出版文化产业园的特色产业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如今,占地100余亩、投资2亿多元的河北鹏润印刷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其书刊、包装印刷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北京印刷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转移等实际问题,并纷纷“出走”河北。河北为承接这些迁出企业而摩拳擦掌,诸如北京鹏润一类的企业放长眼光、坚定抱团取暖的决心则是他们愿意“走出来”的关键。3年间,入驻河北的印刷企业在抱团发展的道路上真正取得了“1+1>2”的效果。北京市庆全新光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普深有同感,其公司是河北故城数字出版印刷文化产业园区10多家入驻企业之一。刘文普表示:“单打独斗已不能适应这个时代,集群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才是印刷业最好的出路。
作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上市的出版物印刷企业,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10日在河北设立盛通(廊坊)出版物印刷有限公司。盛通股份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栗延秋表示,印刷产业正在经历行业整合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廊坊基地的建立将为北京盛通图书出版物印刷市场进行产能配套,进一步扩大出版物市场版图。
越来越多的进驻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将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业内企业的良性竞争和抱团发展,涌现更多的印刷品牌,真正推动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