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用学术之声讲好中国故事

2017-07-07 10:25:44 网络

    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一次学术图书走出去海外影响力推广研讨会上,该社出版的“理解中国”丛书再次引起国内外同行的讨论。

    中国崛起的秘密何在?如何从学术角度认识与理解中国?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外国学者所关注的焦点。针对此需求,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理解中国”丛书,以“发挥学术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为追求,选取国内外读者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各学科权威专家撰写,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写作方式打造出一套学术著作精品,向国内外读者阐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说缘起

    走出去“学术缺位”

    为什么要策划这样一套丛书?作为该套丛书的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阐述了自己的思考:“近年来,‘中国制度’‘中国模式’所创造出的‘中国奇迹’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在其自身实践道路的发展进程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中国成功之谜,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进行当代中国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图书,向世界阐释中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既是出版人又是学者的赵剑英近年来在出席各种国际书展和学术交流活动时发现中国展出的学术理论读物偏少,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如何认识与理解中国的相关深度学术著述则更少。因此,他希望通过策划“理解中国”这样一套丛书,能够集中中国学术界的智慧、推出权威的学术著述,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在赵剑英看来,我们以更加宽容、友好的心态融入世界时,自己却没有被客观真实地理解。“‘理解中国’丛书,正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总结出来,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经验,用好国际表达,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现实的中国、一个发展的中国。”

    人文社科学术图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影响力中最具基础性和深远意义的因素,其在对外文化交往、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发挥学术优势,讲好中国故事”正是“理解中国”丛书的追求。“紧紧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中国道路、中国发展和中国当前改革的问题,我们组织策划了一批国外读者感兴趣的,有助于国外读者了解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著作。”赵剑英表示,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的作用,对于增强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话实操

    “三顾茅庐”邀名家

    蔡昉、李培林、房宁、金碚、韩震、干春松……一批专家学者纷纷为“理解中国”丛书著书立作。《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中国社会巨变和治理》《中国的民主道路》《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中国的价值观》《中华文化简明读本》……从学术的视角围绕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进行梳理和阐述,向国内外读者呈现一个真实、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通过这些专家学者所著的图书向世人传递中国道路背后所依托的文化自信和自强。”赵剑英说。如何说服这些专家学者担纲主笔、著书立作,赵剑英也是颇费心力,很多作者都是他“三顾茅庐”应邀而作。

    截至目前,“理解中国”丛书已达到14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中国的法治道路》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推荐阅读书目;《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获得中宣部全国优秀通俗理论出版物奖以及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同时,丛书的销售情况良好,其中《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仅仅移动手机阅读收入就达到了近20万元。

    在走出去方面,“理解中国”丛书也不断开花结果。截至目前,英文版推出5种,韩文版推出3种,西班牙文版推出3种,阿拉伯文版推出3种,俄文版推出3种,日文版推出1种。其中,《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在施普林格网站上线仅半年点击量就达到2000次,超过国外销量全年1600次的平均值。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在赵剑英看来,关键在于好的选题和对书稿的耐心打磨,“每本书从主题确立到作者选取,都是反复推敲商榷。全部书稿皆是匿名审稿,并将修改意见不断反馈给作者进行修改,直至最终定稿,基本都是历时1年左右”。为什么要如此倾注心力、不计成本?对此,赵剑英坚定地说:“我们就是要将‘理解中国’丛书打造成集主题出版、精品出版、对外出版、大众出版于一体的范本,让其成为讲述中国故事、阐述中国道路的重要文化载体。”

     看效果 

    “理解丛书”变身“了解手册”

    外国学者迫切想了解中国,中国学界渴望把声音传递出去,这就需要一架跨文化对话的坚实桥梁。“理解中国”丛书便承担起了这一职能。在美国书展、新德里书展和伦敦书展等一系列国际书展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理解中国”丛书为载体,邀请中外知名学者进行中国问题研究的相关研讨和交流活动。

    “中国价值观、巨大变化、深入理解是‘理解中国’丛书给我印象最深的3个词。”在今年伦敦书展举办的“大变革时代中国的价值观暨‘理解中国’丛书新书发布暨学术交流会”上,英国考文垂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组教授尼尔·伦维克如此感叹。

    “我们需要全面地理解中国,不仅要了解其现在,还要了解其久远的历史。很多人只是从很短期的视角着手了解中国,因而很容易产生各种误解,应当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乃至古代哲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教授罗伯特·艾诗认为,“理解中国”丛书以专家知识与有益视角帮助读者理解中国。

    “理解中国”丛书为何在国外受欢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编辑总监裴米娅认为“理解中国”丛书促进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宗教等方面的全面理解,更为全世界从事中国研究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优质的资源。

    “借助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以及其他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我们以书为媒,带着作者讲中国故事,展开中外学者交流对话,充分发挥这套丛书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在赵剑英看来,中国学术国际化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也是配合中国崛起不可或缺的部分,让“理解中国”丛书成为中外学者对话和沟通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学术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为打造“学术上的中国”贡献出版人的力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