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荣
曾经听到一句话,责任编辑就是改错字的。听了之后,哭笑不得。改错字只是责编众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责编要策划选题,策划选题后,要对书稿的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进行全面地编辑加工,对图书的整体提出设计要求,包括用纸、开本、排版形式。
在接到网络作家刘黎平创作的《新史记·秉笔画时代》(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稿后,笔者被深深地吸引了。全书用文言文的形式记述当下的热点事件和名人,语言简洁,文采飞扬。想要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传统文化之美,品味到文言的魅力,选取哪些文章、怎样设计成了首要问题。
百里挑一 遴选精品
刘黎平自开办“刘备我祖”公众号以来,推送了大量美文,屡有阅读量“十万+”乃至“百万+”的爆文。如何在众多的美文中选取典型的,特别是大众喜爱的又能代表作者各个阶段创作成果的文章,成了编辑本书的头等大事。笔者在读了作者创作的所有文章后,精选了热点时事、名人传记、事件感怀、名篇改写四类佳作。
在众多的热点时事中,笔者选取了读者比较熟悉的《放开生育二孩赋》《英国脱欧记》等。在编排体例上,笔者最初本想分为内篇、外篇,内篇收录人物传记、热点事件,外篇收录感怀和改写名篇佳作,但经过再三考虑,最终还是决定保留作者创作的顺序,只适当微调,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的创作背景,更方便读者阅读。笔者在每篇文章的题目下方增加了篇中经典文字,使整篇文章的精华于读者读来一目了然。
宋体竖排 疏朗大气
组织好书稿后,多大开本、如何排版又成了新的问题。开本太大,读者拿起来不方便,经过认真比对,笔者选取了通用的国际32开,既小巧精致又时尚环保。虽然横排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且大多数的书都采用横排,但横排这样一本用文言文创作的图书显然不合适。作者用史记体为今人立传,记述当下的热点事件,抒发各种情怀,改写中外名篇佳作,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在呈现形式上,一定要表现出这种创新,而竖排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如字体、字号、字距、行距、书眉、标点、页码等,无不精心设计。在每篇文章末尾的留白处配以荷花、兰草、竹子、松树等高洁美图,简单朴素,高雅大方,巧妙多变。
第一本样书做出后,宋体竖排完全体现出了“刘备我祖”文章的底蕴,且有浓郁的书香。但美中不足的是,版权页和序言、目录页紧紧相连,感觉非常拥挤,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竖排版的美感。经过与美编充分沟通,笔者在序言的第二页右侧加了一张图,图只占全页的三分之一,选取了一张放有古书画的书桌,这样“遥接秦汉,际会汉唐”之感立见。序言、目录之后也没有单纯的背白,而是各加一张传统木版线图,一扫单调之气,于典雅中加以点缀,读者仿佛能闻到古色古香之气。
裸背线装 古色古香
用文言文写作的现代书,封面设计绝非易事。既要服务内容,还要简洁、大方、韵味深远。笔者选取了古韵古香的普蓝色作为封面主体颜色,配以云纹,云纹像古代的一卷卷书简,使古典中夹杂着现代气息。因汉字本身具备绘画元素,有艺术优势,于是书名选用书法体,副书名使用正体,古朴大气。
装订形式选用能体现古书韵味、方便阅读的索线装。书脊贴上黄色布,材质的变化,颜色上的挑亮,让内容和形式找到了一种和谐之美。
专家点评 画龙点睛
一本书做出来后,读者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思考,但如何引领读者向更深处思考,这就需要组织有一定专业的人士写一些深刻的书评。
《新史记·秉笔画时代》一书甫一上市,笔者就请诗人、评论家刘向东写了题为《读〈新史记〉》的书评,他写道:“昔读《史记》,常常参照‘白话本’,否则懵懂。而《新史记》,行文颇有古意,读来不隔,反而畅快。何故?想来是由于作者写的是当下事,当下的人,看着亲切,三言两语的背后,是耳熟能详的或影影绰绰的故事。”一语中的。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江合友评论道:“总体而言,本书有四大特色,可以用‘四有’来概括,即有底蕴,有热点,有见地,有趣味。”评论客观全面。
图书的嫁衣是个性化的产物——量身定制,讲求珍贵、唯一。作嫁衣者,成人之美,乃编辑之乐事。编辑在见到“新娘”之时,便忙得不亦乐乎,定会精心设计、精心编辑、精心宣传,为图书作最美的嫁衣。
(作者单位:河北教育出版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