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戚德祥: 对外汉语教材要做到“三贴近”

2017-08-29 08:04:16 网络

 


  □本报记者 刘蓓蓓


  核心观点:国际汉语教材出版要做到满足教学需要、满足学生需要“两个满足”,注重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材设计相结合、汉语教材研究与教材开发相结合、汉语教学实际与教材编写相结合这“三个结合”。


  汉语热的兴起,带动了近年来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繁荣。据刚刚召开的2017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上透露,近年来,中国年均出版对外汉语教材5000多种,参与组织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单位近100家。


  据介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外汉语教材45个语种,共计3000多种,覆盖世界72个国家和地区,从幼儿园到大学实现了全覆盖。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戚德祥认为,目前,北语社已经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可以基本满足需求的对外汉语教材体系。


  但戚德祥同时也提出,当前国际汉语教材出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虽然教材种类繁多,但普遍受到海外汉语学习者喜爱的不多;有些教材过于强调交际功能而忽视了语法、语音、汉字教学;有些教材片面强调趣味性,而忽视了科学性。


  因此,研发出版符合外国人汉语学习需求的教材,解决汉语国际推广的瓶颈问题,是摆在中国出版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出版理念决定了出版单位的出版方向和出版追求,出版原则决定了出版单位应该怎么去做。”在戚德祥看来,国际汉语教材出版要做到满足教学需要、满足学生需要“两个满足”,注重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材设计相结合、汉语教材研究与教材开发相结合、汉语教学实际与教材编写相结合这“三个结合”。所以,教材改革也要“三贴近”,即贴近外国人的思维、贴近外国人的生活、贴近外国人的习惯。


  “针对性”这个词被戚德祥不断提及,因为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有更高的实效性。具体来说,戚德祥认为,海外本土化汉语教材要以目标学生为主体,研究国外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研究国外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以适宜的内容、科学的活动和有效的编排方式,编写符合国外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汉语教材;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结构、功能、文化、话题、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对比的效用。


  版权输出,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也是提升出版单位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设立海外代理经销点,则可以通过代理经销商进入当地教育资源体系、主流社会书店和发行公司。与国际出版公司或者销售商合作,能够实现强强联合,合作共赢。开展面向海外汉语教师的汉语教材使用培训必不可少,在增强直销用户忠诚度的同时,可以扩大教材使用范围,全面提升出版单位的经营规模。


  全球孔子学院是汉语教材推广的重要平台,要全面掌握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动态和信息资源,提供汉语教学信息、资源和配套服务。对于海外用户分散,信息、货物传递不及时等难题,可以通过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实现网上订购和信用卡网上支付。


  近年来,不少出版单位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戚德祥认为,这不仅会使汉语教材更多、更直接地进入海外主流市场,而且还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