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君成
核心观点:当下的出版模式已经发生巨变,如果出版走出去还是套用传统的商业模式,就会陷入僵局。只有随时应变,才能乘上走出去的快车。
8月22日下午,“2017全球知识服务峰会”在北京召开。参会的不少嘉宾作了主题分享,其中泰勒·弗朗西斯集团首席技术官、英富曼集团数字化总监麦克斯·加布里埃尔在出版走出去大背景下提出了商业协同的重要性,他敏锐地发现当下的出版模式已经发生巨变,如果出版走出去还是套用传统的商业模式,就会陷入僵局。只有随时应变,才能乘上走出去的快车。
加布里埃尔谈到自己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思考:“谈到传统经济模式,沿袭过去几十年的传统经济法则让我们不断取得繁荣和成功,不管你是在哪个行业中,都要有效地控制供给、产品和定价,不管你是出售零部件、卖书、卖杂货,这些法则都非常有效。”
在如今出版走出去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更为注重自身的体验,但是产业的控制权都聚集在了供给侧,而不是消费者这一侧,这就使得需求与供给出现了割裂。打个比方,如今很多出版企业的老总总是埋怨为什么走出去的图书当地读者不喜欢,而不思考自己整个产业链是否以当地消费者为对象而建立的。“这给我们的消费者创造了非常复杂的消费体验。可以看到,消费出现了碎片化、断裂化和中介化的趋势。很多的出版企业其实是通过限制人们进入一个市场来获利,而非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产品和服务。”加布里埃尔说道。所以他建议出版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要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建立一个更为读者着想的商业链条,简化流程,注重消费者体验。
加布里埃尔认为在出版行业中,新的规则正在发挥主导作用。究竟是什么样的服务模式,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创新能够为出版人所使用?他认为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出版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新的形势是什么。他以研究者的改变举例,在数百年前,研究者们发布自己研究成果的方式就是写文章。但是,现在研究更多的是建立数据、实验之间的一种联系,去利用、引用前人的研究,这种方式构成了一种网络,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因此被出版出来。他解释道:“这就是我想表述的,出版人不要单单局限在目前的业务上,而是应该把视野打开,去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这包括了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让走出去的出版活动变成一个网络,出版人在这个网络中开展工作,那么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他也同时表示,这种视野延伸其实需要一个集中性的内核,在这个内核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出版走出去生态圈。“这需要我们出版界共同携起手来建立一个协作共进的生态环境,重新调整出版人适应走出去文化交流的商业模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