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拉多萨夫普西奇: “一带一路”是非常好的平台

2017-08-31 09:08:44 网络

 


  □本报记者 王坤宁


  核心观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民心相通。从这个方面来看,“一带一路”可以变成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文化的交流,从影响力度和深远性来看,没有比文学艺术的交流更能促进人们的精神和心灵的沟通。”塞尔维亚的汉学家、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拉多萨夫·普西奇在2017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上如是说。


  在普西奇眼里,中塞文学交流史上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碰撞是塞尔维亚诗人米·茨尔良斯基于1923年翻译了中国唐诗。普西奇介绍,塞尔维亚出版的汉语作品,从1895年—2016年,总共翻译出版了270多种关于中国哲学、宗教、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方面的书籍,其中在塞尔维亚出版了230多种。普西奇记得,上世纪翻译的中国古典作品,有《道德经》《老子》《庄子》《孙子兵法》《李清照诗词》《易经》《诗经》《淮南子》《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以及2014年前翻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包括鲁迅、老舍、茅盾、巴金、丁玲、曹禺等作家的作品。


  谈及2014年之前塞尔维亚汉语图书市场的特点,普西奇认为,一是高雅和流行并重,紧跟世界畅销书市场走向;二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类书籍经久不衰,但是从汉语直译的图书比较少。他坦言,2014年之前,塞尔维亚文的图书在中国出版整体情况是,数量比较少,主要内容偏重介绍南斯拉夫的政治、经济等。“缘于当时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所以政治、经济方面的书籍比较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作品开始增多。总体来说,从塞尔维亚文翻译成中文的书比较少。”


  说起“一带一路”倡议,普西奇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民心相通。从这个方面来看,“一带一路”可以变成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保证图书内容系列化、多样化。由于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可以让两国关系更密切。第二个特点是互译出版的成效很大程度依赖中方推动的力度,他希望中国给塞尔维亚更大的帮助。普西奇建议,中塞双方今后要共同培养翻译人才。“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项目,如果没有人才的话,这些项目肯定不能推动。”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