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11月20日—21日召开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基地(园区)工作交流会上了解到,目前,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已经形成了涵盖出版创意、数字出版、印刷包装、音乐产业、动漫游戏、出版装备等多个类别,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态势。
“基地(园区)带动战略”是总局加快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些基地(园区)规模的持续壮大、快速发展,在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成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集聚效应凸显
目前,全国经总局批准建设的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共有30家,分布在18个省份,基本涵盖了新闻出版主要的业务门类。近10年来,获得命名的产业基地(园区)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集聚化水平,对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孵化、引导作用。
根据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30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306.2亿元,利润总额309.6亿元,拥有资产总额2934.5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7家,资产总额过百亿元的11家,利润总额超过20亿元的5家。
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创新服务部经理季凤文说,张江文创产业园区2016年的统计营收408亿元,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园区形成了数字出版平台服务领域特色显著、数字发行领域优势突出、网络游戏领域探索多元发展、新媒体领域促进融合创新、移动互联装备开辟智能市场新蓝海等特点。
品牌效益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30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各基地(园区)加强品牌建设,使各基地(园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各基地(园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发展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有效促进了优秀内容产品的创作生产。如,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推出的《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入选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第九批学习书目和第六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书目;《浴血荣光》《天下归仁》等多种出版物先后入选“中国好书”“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重庆市出版传媒创意中心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662项。四川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出品的大型音乐艺术剧《丝路恋歌》,展示了汉、藏、羌、彝等民族的特色文化,是我国首部以“南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艺术剧目,16场演出上座率都在80%以上。江西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拥有各类知识产权960项。
企业孵化能力增强
随着各基地(园区)的发展壮大,园区在企业孵化、完善产业链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地(园区)建设以来,各级管理部门结合基地建设发展实际,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大胆创新、持续创新。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都、青岛等地,不断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等多种手段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与相关产业融合,形成了“新闻出版+科技”“新闻出版+金融”“新闻出版+旅游”“新闻出版+制造”“新闻出版+贸易”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睿泰数字产业园董事长艾顺刚说,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镇江园区通过联合南京银行,设立了“镇文贷”,支持园区内中小企业;通过整合社会资本,建立“镇文创”扶持园区内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发展。
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厦门园区,为了更好地服务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园区企业,厦门软件园有近百项政府委托业务构成的一站式服务,容纳了税务、工商、人才、园区事项审批、园区公共服务申请等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