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上海宝山区“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日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进上海宝山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详细了解了该区推进基层工作所采取的“接地气”的工作方法,希望能给读者带去新思考。
宝山区社区群众参与“护苗”专项行动。
宝山区“护苗·绿色行动进课堂”活动。 上海市“扫黄打非”办公室 供图
□本报记者 金鑫
“2016年,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待出入境游客300多万人,接近虹桥机场出入境游客量。对于‘扫黄打非’工作来说,无论是宣传还是打击,这个窗口、阵地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上海宝山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谢民航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今年以来,上海市宝山区“扫黄打非”办公室根据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入境人数多、地理位置特殊、携带物品便利、信息流通快捷、国际影响力大等特点,将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扫黄打非”工作站列入“扫黄打非”重要示范基层点进行推进。
组织机构常态化
工作有人管有人干
“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宝山区始终走得扎实稳健。目前,共建设基层点有8个,其中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扫黄打非”工作站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区委书记汪泓亲自到邮轮港调研,宣传部长朱礼福多次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不仅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了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公安、工商、边检、海关、文化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的协调机制。区委、区政府还在“扫黄打非”专项经费中,重点向示范点实施倾斜,下拨示范点创建专项经费10万元。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有限公司也积极配合,划拨出35万元专项资金共同支撑示范点建设。
此外,邮轮港公司党委结合自身特点,强化制度建设,增加工作实效。公司党委采取培训、考核、选用、任命等措施,将有事业心、责任感,且熟悉“扫黄打非”工作,有丰富经验的干部调整充实到“扫黄打非”工作岗位的第一线。同时,制定了《宣传告知实施细则》《非法出版物查验指南》《过关检验实施办法》《邮轮港“扫黄打非”工作要点》《举报奖励规定》等,形成了全覆盖的“扫黄打非”工作监管体制。
网络一体化
实现群防群治
邮轮港“扫黄打非”工作站创建以来,逐步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联席会议机制、案情通报机制,共同商讨落实示范点建设中的有关情况,主动把友邻单位请进来沟通、贴上去请教、聚一起商讨,一体化工作网络,避免了“扫黄打非”单兵出击、孤军作战的局面。
2016年12月7日,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游轮中方某旅行社随团导游反映,一名姓嵇的游客,在游轮停靠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境内时,该游客购买了6本非法宗教类书刊。根据这一情况,邮轮港“扫黄打非”办公室主动通报给港口公安和安检等部门。2016年12月9日上午,当海洋量子号游轮停靠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联合检查组主动出击,突击检查,在该游客行李箱内发现了非法宗教类书刊6本。
此外,按照“跨前一步,主动沟通”的思路,工作站还加强与公安、文化和街镇及社区“扫黄打非”站点联系,掌握国内外敌对势力活动和重要节日、重大政治活动及社会敏感期的各类不稳定信息,分析预测研判各种不稳定信息变化的趋势,并结合邮轮、港口的特点,跟踪信息,发现问题,反复检查。2016年至今,主动收集信息23条,有价值线索的信息7条。其中协助宝山区公安分局和杨行镇“扫黄打非”办公室,成功查获王某某从澳洲购进的各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302册。
教育宣传多元化
让群众认识更全面
“做好‘扫黄打非’宣传工作,是基层点工作重点。”谢民航向记者介绍,邮轮港“扫黄打非”工作站这一年多来内外发力,教育宣传工作可谓不遗余力。
首先,在常态化宣传“点”上,利用内部资源宣传有力度。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宣传标语悬挂在显著位置,抬头可见;“扫黄打非”宣传栏随时可阅;环保袋、折叠扇等宣传纪念品,随手可拿;邮轮港示范点微信公众号随手可点;公司网站“扫黄打非”专栏随时可评。自2016年以来,发放宣传册50万余份,宣传品8万多个;显示屏播放有关微电影30多部、各类警示教育短片9部;微信公众平台、公司网站被点赞3000多次,转发1260多人次。
其次,在多元化宣传“线”上,挖掘外部资源有广度。利用好宝山区广播电视台、宝山报社、宝山网站,开设了“扫黄打非”专题专栏;协调好下属旅行社,引导游客遵法守纪,并在旅游合同条款中重点注明了“出入境禁止夹带非法出版物”;交代好外籍邮轮的领队和导游,告知每位游客进入中国境内,遵守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