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场进行“扫黄打非”宣传活动。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内宣传电子屏。
□本报记者 金鑫 通讯员 丁荣民
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以“我家的护苗故事”微视频征集活动的形式,推出年度“护苗·绿色行动进家庭”活动。截至9月,全区共征集“我家的护苗故事”微视频作品近100部;20部优秀微视频作品在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及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等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引起广泛关注。
从2015年的“护苗·绿色行动进校园”到2016年的“护苗·绿色行动进课堂”,再到今年的“护苗·绿色行动进家庭”,上海宝山区“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将“扫黄打非·护苗”行动逐步融入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和家庭培养,成功打造了“护苗·绿色行动”品牌,让“护苗”专项行动更具特色、群众更加喜闻乐见。
坚守“护苗”行动根本目标
自2015年以来,全国每年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护苗”专项行动,宝山区认真落实全国和上海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部署,并倾力打造“护苗·绿色行动”品牌。
宝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朱礼福,副区长、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陶夏芳、王筱洁等领导每年都到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调研指导,强调全区在推动“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监管工作中,要注重创新研究,树立品牌意识,以打造品牌提升工作品质。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认真落实,组织资源、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将工作层层推进。“护苗·绿色行动进校园”活动以“扫黄打非”少儿漫画作品比赛及优秀作品校园巡展为核心内容;“护苗·绿色行动进课堂”活动紧紧围绕“我有绿书签、我用绿书包”的主题,积极动员全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者设计开发“扫黄打非”德育课程;“我家的护苗故事”微视频征集活动则是走进家庭,引导市民群众关注“护苗”。
宝山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未来,宝山区坚守“护苗”行动根本目标,在空间上,“护苗·绿色行动”品牌活动从学校到课堂,再到家庭,越来越走向深入,品牌活动越来越显现教育引导意义和社会价值。
融资源 吸引社会共同参与
宝山区在打造“护苗·绿色行动”品牌中,注重多部门协作,区镇(街道)联动,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作体系,也使“扫黄打非”向基层延伸形成很好的共识。
“护苗·绿色行动”品牌活动由最初的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区教育局形成工作组共同推进,发展到今年则由区“文明办”、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区教育局、区妇联全区共同发文启动,学校、街镇及社区家庭积极响应。与此同时,在打造“护苗·绿色行动”品牌中,宝山区也非常注重发挥区域文化优势,使品牌活动有地区特色文化依托。
比如2015年,将“扫黄打非”少儿漫画比赛作为“护苗·绿色行动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托和发挥宝山区罗泾镇是上海市书画之家,以及杨行镇“吹塑版画”是上海市非遗项目等的地区特色资源,使“扫黄打非”少儿漫画比赛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艺术水平。
深挖掘 品牌价值真体现
宝山区“护苗·绿色行动”品牌活动注重成果的发掘和推广运用,体现“护苗”在全年,努力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品牌价值真体现。
2015年“护苗·绿色行动进校园”活动中,共收到作品405幅,其中优秀作品被制作成作品集(电子版)在全区各个学校、街镇文化中心、商业广场大型电子屏进行播放;还有被印在文具用品上,送给新入学的小学生。2016年“护苗·绿色行动进课堂”活动中,共征集设计教案130件,不仅组织开展优秀教案全区公开课,更是在全区开展“扫黄打非——百校千课”主题班队会活动。
据介绍,2017年“护苗·绿色行动进家庭”活动征集的作品呈现了家庭“护苗”的种种创意,诠释了家庭在“护苗”中的重大意义,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表示,下一步已计划与宝山电视台合作开展定期的优秀微视频作品电视播放,继续挖掘和拓展优秀作品更深、更广的运用潜力。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