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成一种习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供图
□本报记者 韩为卿
“只要天气好,每天清晨,有1000多名学生在校园的朗读角读古诗词。10年,每天雷打不动。”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与国际教育合作处处长张彦鸽介绍。如今,晨读古诗词已经成了学院的教育特色,也是学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从不适应到乐于诵读
10年前的一场招聘会,是张彦鸽记忆犹新的。当时,应用外语与国际教育系的一名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参加面试,可是,当他面对考官时怯场了,表现失常,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最终没有通过面试。而且,这种怯场的情况,在应届毕业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因为这次怯场,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自信心的课题推到了学院的面前,也就有了今天的“晨读古诗词”。古诗词是古典文化的瑰宝,启迪人心智,教人向善向美,是国学经典的结晶,讲究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是练习说话,提高表达能力的好形式。于是,学院就依中小学语文课本精心挑选了多首中国古典诗词,让学生天天诵读。
从最初的不适应,早晨起不来,不好意思发声,到现在的乐于诵读,读出兴趣……张彦鸽一边回顾,一边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现在早起晨读已成了一种习惯。通过诵读,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熟悉了国学经典,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前不久,学院又尝试着鼓励学生把诵读古诗词,嫁接到诵读英语,结果很明显,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很快,学生的自信心强了,晨读时,亮出胆子,大声诵读,要让同学们在50米外听到自己的诵读声。
读书习惯好处多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名男生一边读一边舞,充满了青春活力,他被李白的豪放诗情感染了,也深深地融入进《行路难》的磅礴意境中了。有一个叫李兴旺的学生,他学的是机电,但是他酷爱诵读,现在已经做了英语讲师,进步很快。
而今,一批又一批毕业生走出了校门,很受欢迎,连外企也上门“定制”他们的学生。
张彦鸽告诉记者,晨读收到了3个好效果,一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质量,语言交流能力强的、擅长演讲的学生,一般都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二是让学生生活起居有规律,也养成了文明礼貌、讲究仪表、彬彬有礼的习惯,提升了个人的素养;三是诵读古诗词增强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欣赏品味的同时,也自然提高了写作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