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小众书坊内选书。
南锣鼓巷作为北京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天都人流如织,可是顺着南锣鼓巷东侧走进后圆恩寺胡同,则会觉得格外清净,在这里,你会发现老北京的另一种美。而小众书坊就位于这后圆恩寺胡同内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因为“前店后社”的机构设置,使得小众书坊既是一个独立的出版工作室,又是一家诗歌主题书店,还是诗人及文学青年聚会交流的文化客厅。
快退休时毅然离开去创业
在很多人眼里,诗歌比较小众,因此,以诗歌为特色的书店更是少之又少。开一个诗歌书店,理想虽好,可怎么挣钱呢?在外人看来,小众书坊的店主彭明榜是很有勇气的。“与其说是勇气,不如说是发自内心对于诗歌的热爱。”彭明榜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
2016年年底,彭明榜辞去了他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工作,这一年他已经53岁。在出版社,他有一份外人羡慕、自己也比较满意的收入,最主要的是拥有一年做几十本书的小快乐和成就感。沿着这个既定生活轨道,他将有一个无后顾之忧的晚年。身边的朋友多数都劝他不要轻举妄动。他也知道大家的好意,毕竟开公司去做书店确实不是个容易挣钱的营生,但彭明榜为了自己心中未完成的梦想,决定在快退休的年纪离开出版社去创业。
当彭明榜向他供职多年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提出辞职时,社里知道他去意已决,就提出了一种“挽留”的方式:出版社投资一部分,参股他与另一位合作伙伴张虹即将创办的北京小众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于出版社的支持,彭明榜内心充满感激,“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原本有点像一个不管不顾要私奔嫁人的女子,而娘家人不仅没有责怪,反而还送上了一份祝福和嫁妆”。
彭明榜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很喜欢诗歌,在出版社的时候还策划了很多诗歌类的图书,于是在做小众书坊时,自然而然想到了要打造一个“诗歌主题”的书店。“心上没有诗歌,就像地上没有花朵。”这是小众书坊的宣传卡上经常印着的一句话。诗歌是最具精神性的一种文学门类,彭明榜希望通过开办诗歌书店和做好诗歌出版,使人心多一些诗意、多一些美好的能给生命以慰藉的东西。而从外在的市场情况来看,阅读诗歌的虽是小众,但在诗之国度的中国,绝对数并不小,只要从出版、实体书店和线上等各个环节服务好这个人群,赚大钱不容易,但生存应该不是问题。
“前店后社”回归出版本来业态
“小众书坊”不只是一家诗歌书店,它既是一个书店品牌,也是一个图书策划品牌。小众书坊被定位成一个“前店后社”的“实体书店+图书策划”机构,对此,彭明榜回应说:“这种模式在今天很少,这样做就好像显得很新鲜。其实,这只是回归出版的本来业态而已。”
在小众书坊,彭明榜不仅仅是书店的老板,也是执着的编辑。每天上午开门迎接读者,彭明榜和公司的员工都在店里上班,有读者来就当店员、导购,有作者来就洽谈选题和书稿,没人的时候就做编辑改稿的工作。这半年,彭明榜和他的团队策划出品了近30种诗集,其中诗人雷平阳的新诗集《击壤歌》出版不久即获“建安诗歌奖”,《袈裟与旧纸:雷平阳诗手稿》《琥珀集》等都颇受关注和好评。
而公司的另一位合伙人张虹,被彭明榜称为“传奇虹总”。她曾创办了IT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之后又在天津创办“跨界书店”。当记者在小众书坊见到她时,她像一位书店员工一样正在忙于整理书架,完全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看着她这样事无巨细地操持着一家小小的书店并乐在其中,能感受到创业者对于书店发自内心的热爱。
作为实体书店的“小众书坊”和作为出版品牌的“小众书坊”两者之间如何互动呢?彭明榜说,实体书店“小众书坊”是出版品牌“小众书坊”的展示窗口,出版品牌“小众书坊”则给予实体书店“小众书坊”以内在的精神气质。精神气质,这或许是很多实体书店欠缺或没有的。
目前,小众书坊已经运营半年有余。“无论从图书策划,还是实体书店,还是线上服务,总体上达到预期,甚至比预期略好。”彭明榜说,从运营情况来看,这使他们能比较从容地按照心里的愿望去持续经营,而不至于被钱追着跑。
文化客厅聚集诗歌爱好者
很多书店都会经常举办文化沙龙活动,小众书坊也不例外,几乎每个周末都举办各类活动。
记者近期参加了小众书坊举办的周末活动:一次是蒋一谈的《给孩子的截句》新书分享会,一次是李元洛的《走进清诗之旅》新书分享会。活动开始前的半个小时,总是有作者、读者、朋友围绕新书、书店聊天,笑声不断。和一般独立书店的读者见面会不大相同,小众书坊的活动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朋友间的私人聚会,让人倍感温馨和亲切。
对于小众书坊的独特氛围,彭明榜说,这和诗歌本身比较小众有关,也和诗歌圈及文学圈本身并不太大有关。圈子就这么大,名家就这么多,活动举办次数多了,大家要不想“像朋友”都难。当然,活动对于书店的销售也有重要的促进,这一点不可忽视。平时,书店里一天购书的没几个读者,周末的活动会带来人流量,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作者,会带来不错的签售。举办活动时还可以顺便请名家签下一些签名本,以供书店展示和慢慢销售,积攒下一些“宝贝”。这些都是活动对书店运营最直接的意义。
在彭明榜看来,小众书坊之所以重视周末活动,与书店的定位有关:一是窗口,二是文化客厅。活动正是实现这两个功能的很好的手段。而且,较之于一般独立书店,小众书坊有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出版物,有丰富的作者资源。“我们的出版物本身需要落地,需要引起社会关注,活动能使这些目标得以达成。”另外,小众书坊一直强调书店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公益文化属性,它应该对社群的文化生活发生建设性的影响,传播正能量的文化信息。书店日常的展示功能固然是一种公益性文化展示,但文化活动比如各种讲座、分享会等更能使这种社会公益性更加丰富,更加易于传播和产生影响。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