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发行印象记|里程碑事件出台的背后

2017-12-19 09:13:26 网络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徐炯


  实体书店扶持代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出场人物:徐炯


  代表事件:今年4月23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了新一轮《关于上海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城市顶层设计的高度,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布局中。


  □本报记者 金鑫


  今年的4月23日,即是世界读书日,对上海实体书店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当天,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了新一轮《关于上海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


  “那天,还有品牌实体书店新店开业,很多书店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一边回忆当天的情景,一边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从第一个扶持政策出台,5年间,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书店行业新面孔多了,也带来了新气象。”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调


  上海是全国率先实行实体书店扶持政策的城市。自2012年至今,上海持续推进该项工作。政府投入资金,有选择、有重点地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每年更新发布《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引导目录》,调整扶持重点,引导行业转型发展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在徐炯看来,实体书店是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文化全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徐炯也认为,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要协调,“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配置资源发展产业的重要作用”。


  徐炯介绍,近几年实体商圈加快转型升级,更加重视形象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大型商厦、商业街区等纷纷以优惠条件引进品牌实体书店,把书店作为一种标准配置。这为实体书店回暖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也有市场之手没去触碰、也不愿去触碰的地方。


  “市场的手推动大的地方,政府的手就可以收一收。但我们也发现,高校实体书店这几年的生存状况就很不尽如人意,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通过规划和扶持政策措施的引导,使上海实体书店的布局更加均衡合理,业态更加丰富多元。”徐炯介绍,上海近期的重点是加强高校校园书店的规划和建设,不仅要尽早实现全覆盖,更要探索有效经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外行”人带来的新气象


  上海实体书店回暖复苏是政策所预期的,而开放的产业政策和环境吸引了一批有热情、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人创业开办中小微书店,为曾经变化缓慢的传统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这就是惊喜了。


  近年来,上海一批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的新型书店不断开张,如韬奋西文书局、半层书店、元龙音乐书店、贝图设计书店、乐开书店等,他们规模虽小,但具有较强专业特色,受到读者青睐。


  “一批有创新意识、文化情怀的新人进入这个行业,他们接受过良好教育,对读者体验有新的理解,这些‘外行’让上海有特色的民营书店越来越多,也促使国有老牌书店加快变革的脚步。”徐炯说,一个行业的活力关键在于人才。前些年的书店歇业潮中,人们看得见的是书店关张,背后看不见的是人才流失。“跨界人才的加入为书店业带来了新气象。”在徐炯的观察中,这几年新开业的书店几乎都是功能复合的文化空间,都有十分明确的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计划,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和空间。


  “实体书店所承载的职能,已经不单是卖书了。”徐炯向记者透露,作为图书销售的主阵地,今年上海新华书店也有新增计划,新华书店·光的空间店预计年底揭幕,新开的门店将打破读者对新华书店的固有印象,打造全新阅读空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