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安徽省滁州市:系统谋划着力做好“五个加法”

2017-12-29 08:02:02 网络

  □李树


  安徽省滁州市近年来突出重点、系统谋划,着力做好“五个加法”,整体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滁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被评为2016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全省、全国现场会也相继在滁州市召开。


  加法一:主导+引导


  滁州市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每年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印发方案、下达任务,引起各方重视。另一方面,立体宣传,加强社会引导。《滁州日报》、广播电视台均开设了专题专栏。来安县建设全省首个“扫黄打非”主题公园,包括一座“秋风亭”、一片“护苗林”、一条“清源路”、一个“净网园”和一面“固边墙”。


  各地编写“扫黄打非”“三字歌”“百家信”“弟子规”和口袋书,制作《护苗》《银行卡上的“网”事》等“扫黄打非”微电影,举办“扫黄打非”专场文艺演出,并与“送戏下乡”“法润江淮”等活动结合,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加法二:主管+严管


  滁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市文广新局认真落实主管责任,定期开展“净网”“护苗”“秋风”等专项行动,确保全市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帮助各地和相关部门提高网上“扫黄打非”意识和本领。还创新开展“巡”“查”“打”“控”四字网络监管法,维护网络文化环境健康清朗。突出学校这个重点,实施“一校一策”监管。


  加强基层基础。全市8个县(市、区)、115个乡镇、1261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站,配备协调员、联络员、管理员、信息员等“四员”队伍,实现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全覆盖。来安县新安镇、天长市秦栏镇新民村、凤阳县总铺中学、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4家单位被命名为2017年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加法三:主责+追责


  落实主体责任是滁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一直坚持的工作方式之一。由滁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年制定全市“扫黄打非”重点工作任务序时推进表,细化28个成员单位的年度目标任务,量化工作要求。


  另外,滁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还采取严肃追责的方法。一方面,明确提出对“扫黄打非”工作开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部门和单位,在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中实行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对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到位。仅2016年,全市就查处“扫黄打非”案件75起,行政处罚68起,罚款13万元,刑事处罚7人。


  加法四:主力+合力


  充分发挥公安、工商、文化、城管4家主要成员单位的作用,定期联合检查,实施联动执法。


  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县两级4家单位在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600余次。整合其他成员单位力量,汇聚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联手开展“扫黄打非”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站、进景区的“五进”活动,今年以来,行政处罚网站11家,关闭19家。将“扫黄打非”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范围,市、县两级配备网格员12936名,覆盖率达100%。各地在农家书屋中开辟“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基地;在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利用全市公交车载电视滚动播放“扫黄打非”宣传片;组建“扫黄打非”和“五老一小”志愿者队、“青年志愿者队”、“妈妈工作队”1000余支,开展专场巡演、专题巡讲、专项巡查530余次。


  加法五:主动+行动


  对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不遮不掩、不等不靠,积极处理、主动作为一直是滁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坚守的准则。滁州市成功办结了“拾零道人”网络侵犯著作权案,得到国家、安徽省相关部门高度评价,滁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连续两年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滁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建立了周信息、月小结、季通报工作连环推进机制,对各地、各单位工作情况及时调度。建立封堵查处有害出版物联防协作工作机制,成立联防协作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各成员单位信息互通、经验共享。


  今年以来,全市在各类文化市场检查中共出动执法人员830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370家次,收缴非法图书300余册、非法报纸120余份、儿童彩票400余张、非法光盘110余张、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30余套。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