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博物馆藏品与公众服务

2017-01-22 15:44:12 
副标题#e#

  美国博物馆学著作《 新世纪的博物馆》中写道: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 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这里把藏品比喻为心脏,说明藏品是博物馆存在不可缺少和替代 的重要物质基础;把教育比喻为灵魂,说明博物馆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传播活动来活化藏品,为公众提供学习的机会,才能体现出博物馆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收藏与教育是博物馆的两大使命,教育是目的,收藏是实现目的的重要手段。

  01

  关于博物馆藏品的优秀标准

  美国博物馆优秀标准的特征中关于藏品保管、教育与藏品诠释部分有这样的相关描述:博物馆拥有、展示并使用与其使命相符的藏品;博物馆遵守其使命,在确保藏品得到保护的前提下让公众接触藏品。

  博物馆了解现有和潜在观众的特点和需求,并且将这种了解应用在其藏品诠释中;博物馆应向不同观众提供精确、恰当的藏品诠释内容;博物馆在其藏品检释活动中要始终保持髙质量。也就是说,博物馆一定要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要将他们保管好,确保公众从中受益。

  博物馆更要了解观众,想他们所想,为达到教育的目的,不断自我改进,以观众喜欢的语言或方式来传递知识和信息。可见,有效保护藏品是博物馆的责任,拥有藏品意味着接受公众的信任,藏品服务于公众是博物馆实现自身社会使命的重要媒介和评估标准。

  02

  社会公众对博物馆藏品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

  如何利用博物馆内各具特色的藏品为观众服务,在服务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博物馆人在不同时期不断思考和改变理念的问题。新时期的公众对博物馆和博物馆藏品有哪些认识和需求?让我们通过调查来了解。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中国博物馆协会首创性的开展《亚洲地区博物馆现状与公共项目调査》,从中可以反映出诸多值得关注的相关问题。

  综合调查信息,可以看出与本文有联系的内容有:

  1.最为公众认可的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方式依次是为观众提供专业讲解(导览)服务、通俗易懂的展品图片及文字说明、设置服务咨询台。

  2.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博物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藏品的价值是受访者评价博物馆最主要的3个方面对馆藏文物的利用开发是受访者选择最少的评价之一。

  3.藏品的保护、虚拟再现残损(非完整)藏品的原貌、再现历史场景是人们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较为集中的部分。

  4.教育功能更加突出、保持非营利性以及大众化,成为公众普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认同度最髙的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

  5.认为博物馆具有诠释藏品权威性的人群比例高达62%。认可度最高的原因是“权威性是博物馆的立足之本,否则博物馆失去了存在价值和意义”。说明公众认同博物馆的权威性,对博物馆有权威性方面的期望及要求。

  6.藏品的研究、对藏品管理和保护的研究被认为是博物馆研究活动 中应该首要包括的内容。

  7.讲解通俗易懂和藏品信息清晰详细是受访者认为最理想的沟通状态。

  8.对展览形式的印象最主要的是展览布局长期固定不变和没有实际接触藏品的机会。

  9.更人性化,值得关注的是受访者对“参与性”和“实物”的强调。通过调查信息,可以得出大致结论:藏品的价值、管理、利用、研究在公众心目 中占据重要地位,专业的讲解、通俗的展示依然是公众的需要,他们希望更多了解博物馆藏品,希望未来的博物馆注重交流,加强藏品利用开发,在公众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