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对法国公立博物馆发展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2017-01-22 15:45:10 
副标题#e#

  本文主要从文化遗产视野中的博物馆个性化、博物馆管理和运行机制、博物馆内部职能和业务建设等几个层面,讨论法国博物馆给我们提供的借鉴。

  一

  文化遗产视野中的博物馆

  1古建再利用的博物馆化

  古迹建筑再利用运动开始于文艺复兴的14世纪,建筑大师米开朗基罗就曾将罗马时期的浴场再利用为"教堂"。进入现代社会,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因为保存而再利用为博物馆,是文化资产得以延续使用的方式之一。

  在我们赴法培训班所开展座谈和参观的众多博物馆中,大多是以古建为媒介,藉由博物馆的空间机能使用展现老建筑的新生命。

  比如众所周知的卢浮宫由皇宫而改造,奥赛博物馆由火车站改建,小皇宫美术馆、法国国家建筑与文化遗产之城由万国博览会建筑、巴黎历史博物馆由私人会馆、马赛地中海考古博物馆由救济院、马赛地区中心库房由旧烟厂等改造而来。

  利用已有文物古建作为博物馆馆舍建筑,也成为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通例。将古迹建筑博物馆化能够为城市社会民众带来更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增加其尊重、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法国古建博物馆化与中国古建博物馆化所共同遭遇的问题。早在民国年间,博物馆学者曾昭燏曾对欧洲各国"喜利用旧日皇宫或其他有历史价值之建筑以为博物馆"进行了分析,指出西方的古建再利用对于博物馆功能实现所存在的阻障。

  在我们此行所参访的博物馆中,在相对宏伟庞大的万国博览会(如巴黎市立美术馆、法国国家建筑与文化遗产之城)、皇宫建筑(卢浮宫)、火车站(奥赛博物馆)上所建设的博物馆,相对在展陈容积和设施上安排较为从容。

  但即使如此,如卢浮宫这样的博物馆,也是到20世纪80年代运用了贝聿铭先生的改造,才得以最终形成现代博物馆的格局。在我们参访凡尔赛宫博物馆、枫丹白露宫博物馆、巴黎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的过程中,也发现法国历史住宅建筑的纵格式房间格局,直接影响了展览的安排,在通行设计上指向性不明晰。尤其是并不以原状陈列为主的巴黎历史博物馆,其小房间的切割与回环,的确影响了游客们参观的连贯感和确定性。

  而且,在室内空间的局狭下,经常出现主题类似的油画体裁的同类藏品反复堆砌,易令游客厌倦而心生烦躁。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法国历史建筑格局的特性,也恰恰为法国博物馆构建了独特的性格,我想每一个参观者都不会忘记法国博物馆为我们呈现的那种精巧、华丽的建筑印象和梦幻、迷离的历史感。

  反观中国,即使如北京,依托古建的博物馆也占据了相当的数量,因此其所遭遇的利弊可能是共通的。在我们共同习惯于古建博物馆化的前提下,从法国的案例来看,关键性的问题或许在于,如何在保护古建的外观完整性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进行博物馆性质的"再利用",用改造、再循环、环境重塑及可适性再利用等多种形式,塑造出独特的博物馆情境。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