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詹泗:备受争议的书画家董其昌

2017-02-04 09:13:35 

  【编者按】1月2日,为纪念董其昌逝世380周年,“董其昌与他的时代:明末清初的连绵趣味”特展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董其昌本人和其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寄望于为观者打开一扇通往彼时情境的艺术大门。如果纵观后人对其的评价就不难发现,这个曾经被推举至艺坛顶峰的艺术家,也曾几乎被贬抑到谷底,无论如何,这都彰显出董其昌在中国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险如卢杞,富如元载,淫奢如董卓,举动豪横如盗跖流风,又乌得窃君子之声,以文巨恶。呜呼!无罪而杀士,已应进诸四夷,戍首而伏诛,尚须枭其三孽。……若再容留,决非世界。公移一到,众鼓齐鸣,期于十日之中,定举四凶之讨。谨檄。”

  ——《民抄董宦事实》

  尽管时隔几个世纪,这一纸檄文中的愤慨和怒骂,我们仍可体悟。文中所涉及的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那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民抄董宦”事件,大意是其子仗势欺人,甚至强抢民女,激起民愤,董宅因此遭到乡民烧毁的事情。可想,这为好事者增添了不少谈资,毕竟,事关讨伐一方恶霸,更恰逢这一恶霸精于书画鉴藏之雅事,妙哉妙哉,一把火全烧了去,快意快意。

  这样的事情流传已广,而历史真相却消磨在书籍中难以寻觅,一来,《明史》中有不同见解,认为“民抄董宦”是因董其昌不徇私情得罪特权,仇家煽动乡人暴动所致。亦有后人,结合晚明江南地区蓄奴之风盛行的社会背景,认为此事从属于当时极为普遍的现象——“奴变”,董其昌只是此中之受害者。

  无论如何,在中国美术史上,董其昌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艺术家。撇开野史不论,作为一个出身望族然而家境贫寒的书生,他平步青云、官至礼部尚书。三次出仕又三次主动请求退隐,这一举动显示出其不俗的政治情商。而于书画鉴藏,则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的书画家,影响波及近代。

  东京国立博物馆正在展出的“董其昌与他的时代:明末清初的连绵趣味”特展介绍中提到后来广为流传、被视为董其昌书画理论代表的著作《画禅室随笔》——这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所成之书。在这本书中,董其昌自述其学书经历道:“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袁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书拙”导致名次被贬,是为他发奋习书的起始。

  自此,由颜真卿《多宝塔碑》入手,改学虞永兴,继而他认为唐书不如晋魏,曾有“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至唐人始专以法为蹊径,而尽态极妍矣”的发论,遂模仿《黄庭经》及钟繇《宣示表》《力命表》等诸帖。此后又转益多师,更结交藏家项元汴、饱览其家藏真迹,眼界遂又长一层。董其昌一生保持摹古、临古习惯,抉精探微,超越传统的临仿格局,使其书画取得了超非凡的艺术成就。

  董其昌在前人基础上建立起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权威,推崇以王维、张璪为源头,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乃至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南派”绘画传统,将文人画的地位与发展推向高峰。而这一论断,逐渐演变成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画史常识和评判套语,深刻地影响了清代的书画坛。“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便曾将董其昌在画坛的功绩比喻为“犹文起八代之衰”。对此,20世纪展开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又以批评和指摘居多,就董其昌的书画艺术、书画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整合。此间,如滕固、童书业、启功等人均有不同议论,而也有如傅抱石等认可董氏的价值,称“端赖他振臂一呼!把萎靡的翻成灿烂!”(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欧美方面的东方美术史研究学者高居翰、张子宁、傅申、方闻等,也将董其昌视为研究重点。其中,高居翰借鉴西方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将董其昌及其代表的美术理论和创作评价为“艺术史式的艺术”,是对董氏的经典论断之一。而在日本,由于对南画的欣赏,董其昌也如领袖般的人物而成为被追捧的对象。如田中丰藏、神田喜一郎、古原宏伸等学者都针对其进行专项研究,此次展览的“连绵趣味”,便是日本研究视野下概括提炼出的结论。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