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无言挥泪望君山——段千湖

2017-02-21 10:08:08 

  潇湘二十世纪,艺术人才纷呈,二十年代,长沙有一所唯一的艺术学府——华中高级艺术园地。1923年创办过西画专科,老一辈的陈国钊先生和张柏年先生,就是那里培养出来的,很着重天才教育。四十年代初,抗日长沙大火后,学校迁湘潭古唐桥,当时教师有陈国钊、周磊材、黄遐举、戴望峰、吴雅之、姜缦郎、刘寄踪、陆华柏、甘露,张柏年、雷恭甫、朱之倬等,还聘请了向培良主讲文艺评论,人才极盛。就在这个历史转折的时候,灿烂的花朵开放了。

  初试锋芒

  洞庭湖边南县出生的学生——段千湖,风华正茂,年仅十八岁,他的音乐天资很高,可以演奏钢琴,《牧童短笛》,在全校闻名,因此,唯一的一架钢琴就成了他的“专利品”,而且还包揽维修管理,初露头脚,一鸣惊人。他还长于水彩画 (因有国钊、柏年两位先生任教)。在抗日烽火中,漫画兴起,当时有一名素描基础较好的学生叫肖传经,以专画大幅宣传画著称,学校举行漫画比赛,段千湖默默不声,思索画了四幅连环漫画,由于内容深刻,巧妙传神,一举夺得第一名,肖传经也只能甘拜下风了。千湖的水彩画,色与墨的灵活运用,确有新意,出手不凡,在今天看来,确有破格的含意。

  琴转笔锋

  千湖艺师毕业后,前往重庆,考取国立音乐院,读了一年。在报考时,见一女孩,只有十二岁,报考音乐院,小孩弹钢琴,不够高,她母亲将提包垫在琴凳上,女孩演奏肖邦一曲,令千湖感动,他想到自己二十五岁了,虽爱好音乐,还是绘画对他的年龄有利,于是决定转学到国立艺专。当时唯一的国立艺专(原为杭州国立艺术院,蔡元培创办,由林风眠任院长,著名教授云集,即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有著名的林风眠、潘天寿、陈之佛、滕固、傅抱石、郑午昌、关良、李可染、诸乐三、倪贻德、丁衍庸、李超士等近百名权威人士。千湖放弃了水彩画,选国画(插班国画系)。后来得到傅抱石器重,1945年在重庆全国美展中,他的一幅《僧敲月下门》挂在傅抱石与徐悲鸿之间,得到潘天寿与陈之佛的首肯。因月光林荫的处理意境甚高,似有敲门之声,有清幽静极之感,被赞为金陵皮纸派高手,乃傅抱石以画皮纸著称之故。

  

无言挥泪望君山——段千湖

  ▲秋收起义旧址  136cm×68cm  段千湖

  青出于蓝

  从此得到傅抱石先生的赏识,李可染先生也认为他有才华,李先生当时是走石涛的道路,傅先生虽与石涛有相通之处,但显得更有气势,他将傅先生与石溪相结合,更为厚重,青出于蓝胜于蓝多。而且傅先生在画论上著作甚多,师生感情上深厚,颇得傅先生笔墨意趣。千湖担任编辑之时,特邀请傅先生与潘天寿先到韶山写生,潘先生因教务忙,未能赴约,傅先生在韶山写生的活动,后来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是学术上的一笔重彩。

  潘天寿先生是长于花鸟画的,潘先生有意将花鸟画之笔墨意境用于山水,突破山水的格局,这正是千湖爱出新意之处,因此他酷爱潘先生的画风。潘先生的山水画虽不多,他在笔墨、构图、色彩上甚奇,是取之不尽的,而潘先生的画论甚精微可以举一反三。因此他学潘先生变法之长,故千湖善于题跋,他为友人题画《兰竹图》时,曰“兰因有竹而清香,竹因有兰而香清”,尽抒友情之妙。段千湖在学生时期,就显露了才能和艺术的修养,潘先生对他很赏识,他对潘先生非常尊敬,1945年秋,为潘先生告别重庆,千湖与教育部联系,举办了潘先生的画展。

  巧中之智

  1945年,我在重庆巧遇千湖与向健德(向伟)先生,向在中国新闻社,并举办《艺风》杂志,千湖在报刊发表文章,也是这时期较多,他以才华与向老深交,解放后成为密友,是几十年的学术风雨之情,只要说半句话彼此心里就可知了。

  千湖是一个思维敏捷,足智多谋之士,他不仅学术理论、画学、文史上精通,从他的生活中也可看得出来,言辞风趣,幽默,智中取巧。有一件小事:一次在他从重庆返南岭的码头上,正在上岭时,人流拥挤,突然发现上衣口袋的派克笔不见了,前面有个人碰了他一下,估计可能是“扒手”。就尾随那人之后,那人急转弯到了一个巷口,当千湖怀疑又不能肯定时,那人在无人处停住了,回头反问“你跟着我干吗?”“你当然知道我为什么?”千湖已看出他的神色,微笑地说。这时千湖已肯定是此人所为,便说“我旱就认识你了!”

  

无言挥泪望君山——段千湖

  ▲人物画 段千湖

  那人有点慌了,千湖机智地防他不测,手向裤口袋一插,因为千湖带有手电筒,而那人以为他在掏手枪,欲逃。千湖大喊一声“站住!到派出所去”!

  那人无可奈何地将派克笔交还给千湖,并下跪说“请先生高抬贵手,——很对不起”。千湖严厉地批评说“年轻人,不务正业、好好的工作吧,饶了你,下次碰到我就不客气了。”那人低头连声说“是,是……”

  这个抓小偷的故事,也正说明他艺术创作中的新颖,大胆,机智,善于应变,就像他画连环图一样,巧妙惊人。

  

  笔墨深情

  1948年春,我到洞庭湖的南县,把千湖接到长沙华中高级艺术学校任教,这所学校当时是唯一培养艺术尖子的基地,后该校与毛泽东的母校(一师)合并,这所学校出了不少的人才。

  华中高艺,由上海美专毕业,从日本归国的凌如琴(诗人钱歌川夫人)执掌,周家钰任期最长,千湖是国画的主要教师,该校教学方针,主要是“多能一专”,我在广州美术学院也提出了,得到国家教委的肯定,也是美院各系的教学方针。因此,千湖是多面手,他在出版社工作时,写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就很全面,他对图案、装璜如此之精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他在编辑时,出版了《湖南国画集》,收集了老一辈的作品,真是百花齐放,有各时期之作,风格各异,颇有特色,是多年来少见的。

  

无言挥泪望君山——段千湖

  ▲韶山图意 段千湖 1959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