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2017-02-21 10:17:51 

  何翔宇,飞翔的翔,宇宙的宇。

  然而,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却与他的名字很难扯上关联,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其作品是一种完全对其名字的背反——何翔宇的作品与创作历程更多地呈现一种按部就班的逻辑上持续的叙述,与研究(Research)式的创作思考。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展览现场

  在西方语境下,Research一词与中国所翻译的“研究”之义还不尽相同,其包含了一种更加宽泛,更加富有弹性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但同时,又极富有逻辑性。中国自古以来的文艺创作,大多讲究感受先行,这不仅导致了在描述上的模糊,同时,词语、概念的多种解释也同样彼此糅杂。虽然禅宗有“南顿北渐”之别,但这仍然不同于由西方科学所传进的科学类研究模式——而这一模式,则被何翔宇用在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上。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中,展场被分为两大部分,也同样代表了何翔宇创作中对内(内省)和对外(发散)的两种殊途同归的行为模式。在右手边的空间中,摆放着其历时颇长的“口腔计划”系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你常常可以感受到口腔的存在,却无法真正地看到它,也不知道它又是何种样子。在每天不断地用舌头抵住自己的上颚,感受口腔的形状后,何翔宇创作了这一系列作品,并用实验报告或日常打卡般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在其中不断地为口腔“添加”更多的细节和元素,却在同时牢牢控制在黑色(口腔闭合时的黑暗),与黄色(透进的光线)这两种颜色上。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何翔宇所酷爱的黄色同样出现在他的其它作品中——艺术家手握柠檬感受其形状与质地,并将其以铜铸造的同时,利用人的肉眼在成像方面的“漏洞”,在每个柠檬上以横竖不一或留白的技巧所画成的3D震动效果的《131个柠檬》。而他对人体外在感受力挑逗与试探的欲望,同样体现在角落处的《正方形》中,在这件作品中,他试图于无中生有,在人的感知与想象中通过一种手势,制造出一个感受空间的“结界”。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作品《柠檬研究》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作品《131个柠檬》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作品《正方形》

  在另外一个房间中,则是一组时间跨度为一年的视频作品,纪录了三次彼此独立又相关的事件,或是游戏:在第一个视频中,他邀请了几位朋友,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进行游戏,胜利者需要去啃咬一个罗马柱样式的泥塑雕像;在第二个视频中,则是在一个纸板屋内,黑人、白人和亚洲人等以原始的声音进行发声,下一个人去模仿上一个人的声音;第三个游戏则是上一个的进阶版:在铝纸屋内,一个人做出某种表情,其他人来模仿,然后这位“表情制造者”选出一位他认为最不像自己表情的,其他人以向脸上投掷蛋黄酱的形式进行惩罚。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作品《May 14th》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作品《柱子》

  第一个游戏关乎权力,关乎欲望,获胜的人需要真真切切地去品尝“胜利的果实”,虽然可能是苦果。第二、三个游戏都关乎模仿,但不同的是,跨越种族经验和生理构造的声音模仿关乎一切交流的本质——似乎小孩子们都可以听懂电影《小黄人》中的语言;而对于表情模仿的惩罚则是某种程度上的二律背反——自内而外的认识与自外而内的认识究竟处于何种矛盾或冲突的困境。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作品《July 17th》

何翔宇:控制的,被控制的

▲ 作品《August 27th》

  事实上,无论是从艺术家的创作轨迹,还是从其发散与内省的两个面向来看,何翔宇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克制,或是强调其必须所具有的一种掌控力与控制感——对自己看不到,但属于自身的器官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描述,试图对其的日常变化进行定性;对人的触感与视觉进行干扰与控制;制定属于自己但又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并建立惩罚机制......这一切都体现出他的一种野心——对于微小范围和情绪的控制,再配合上空白空间一如既往的纯白色、空旷的场地,人们好像进入了一个无菌实验室。

  也许,在何翔宇看来,只有经历科学研究般的过程,才得以飞翔至精神高处那广袤的宇宙之中。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