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梁清:中小博物馆“脱困”策略

2017-02-22 09:25:49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末,全国以文物和各类遗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博物馆、纪念馆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

  我国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也有一些地市级、县级中小型博物馆,面临着运营经费不足、场馆条件较差、展厅面积有限、陈列展示从业人员水平较低,每年接待观众数量有限,事业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中小型博物馆受困原因

  20世纪50年代,国内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主要效仿苏联管理模式,只将博物馆作为收藏和展示历史文物的场所,忽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多数国有中小型博物馆长期沿用这种管理办法,管理理念落后,运行机制陈旧。

  2008年,国家出台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以来,中小馆主要依靠中央或地方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运行困难的经费难以保障,发展很不均衡。

  一些中小型博物馆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工作条件和待遇相对较差,很难吸引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人员队伍专业水平整体不高。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小城市市民文化自觉意识不够,对博物馆参观的需求尚未成为文化休闲的主要选择。

  一些博物馆自身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宣传教育方式简单,以及社会体制机制的制约,使国有中小型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不大,认同度不高。

  国有中小型博物馆的“脱困”策略

  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通过展览的方式形象地诠释历史,普及科学,传播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起着学校和书本教育以外的有益、有趣的补充,这对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有中小型博物馆,扎根基层,与城乡居民距离最近,是经济便捷的历史文化知识“补习所”,休闲娱乐的“旅游区”。

  办好国有中小型博物馆,是满足城乡居民精神需求的需要,也是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台多项鼓励政策,目的主要是创新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以观众为本。

  博物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理应贯彻公共文化的理念,推崇观众至上,确立为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办馆宗旨,重视观众需求调查研究,在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特色展览、教育活动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软硬件。

  立足地方文化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为个人的文化休闲娱乐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博物馆作为公益机构,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也要有自身的品质和活力,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中小型博物馆只有立足当地独特的文化,找准定位,打造精品,为公众提供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吸引社会关注,让观众在众多的文化产品中选择自己。策划本馆发展目标和方向,要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方向保持一致,积极以文化行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文化影响力,吸引政府乃至企业对文化产业的倾力支持,保障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加强文物征集力度,丰富馆内藏品。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文物藏品作为基础,国有中小型博物馆应当设法让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征集工作,设立文物征集专项资金,成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担当文物征集工作主要负责人的全市(县、区)文物征集领导小组,规范文物征集和资金管理,确保征集文物工作顺利推进。

  要建立本馆的文物征集信息网络,通过接受社会捐赠,表彰捐赠者增加藏品来源;加强与文物销售单位沟通联系,与其它文物收藏单位或私人收藏家约定借展,发展博物馆之友和利用新闻媒体发布文物征集信息等方式,广开渠道,征集文物精品。

  馆校联合内联外引,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国有中小型博物馆在编工作人员少、专业人才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采用“借力生力”的方法可缓解人员不足的问题。

  博物馆应与地方各中小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博物馆为学校提供历史文化学习体验的教育场所,学校为博物馆带来观众,并提供宣传和志愿服务。

  有高等院校的地区,博物馆还可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联合开展以博物馆业务工作为主题的研究项目,既为大学师生提供了教学研究实践的基地,也有利于中小型博物馆集思广益解决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

  此外,博物馆可以聘请高校或研究所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博物馆的科学顾问或客座教授,不定期邀请他们到博物馆讲座或业务指导,从而带动博物馆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面向社会招募热爱历史文化、有志服务社会的人士,组织建立起本馆的志愿者队伍。

  精心策划陈列展览,创新开展教育宣传工作。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专业水平的体现,是吸引观众到博物馆来的关键。因此,中小型博物馆应积极借鉴大型博物馆的办展经验,精心策划陈列展览,创新开展教育宣传工作。

  01

  要树立精品意识。根据所在城市自身的特点,策划地方文化特色突出的展览,将馆藏资源优势和观众需求相结合,适当采用高新科技展示手段,增强观众的多感官体验,拉近陈列展览与观众的距离。

  02

  展览要常设常新。再优秀的展览观众看多了也会厌烦,为保持观众对展览的新鲜感,通常国内外优秀的博物馆对他们的基本陈列会进行定期更新(一般每年更新15%),及时推介重要展品,还有举办独具特色的临时展览以吸引观众来馆参观。

  03

  采取馆际合作、跨行合作等方式,统筹文博同行单位、民间收藏家的文物藏品资源,强强联手,弱弱互助,组合资源做“精品展览”,或在各馆之间流动办展,以此弥补中小型博物馆藏品不多、种类不全、精品不足、展览陈旧的短板。

  04

  在宣教活动方面,博物馆要结合本馆不同时期的展览,结合传统节庆活动、纪念日等,设计契合主题、丰富多彩、互动体验式的参观活动,使来馆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要改变“等、靠、要”的旧观念,主动走出去,开展博物馆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与其它部门、单位联合举办大、中型的主题文化讲座、研讨会、知识比赛等,不断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对博物馆举行的各种展览、活动进行及时宣传报道,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探索开发文创产品,传播文化开源创收。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