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易苏昊:我们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解说者

2017-06-18 10:22:14 网络

 易苏昊:我们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解说者 

易苏昊 中濠典藏国际拍卖董事长

  中国内地自上世纪90 年代初成立第一家拍卖公司起,短短20 多年的时间内,就已经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而这20 年,对于整个拍卖史来说,仅仅是回眸一瞥的瞬间,但对于最初的参与者来说,却可能是他们半生的心血,和最美的时光。易苏昊就是这样一位用自己最好的二十几年的光阴,化为一滴浓墨,在原本空白的中国拍卖史上留下深深一笔的参与者。

  从历史博物馆走出的拍卖楷模

  1975 年,从部队退役的易苏昊被分配到公安部门工作。“自幼受家庭父辈的影响,对历史文物很感兴趣,所以在公安局工作了十几天后,听说历史博物馆招聘讲解员,我就辞去了公安部门的工作,去历史博物馆应聘了。”凭借流利的口才和对史料的兴趣,易苏昊在历史博物馆做了8 个月的讲解员。“8万多字的解说词都要背下来,从原始社会一直讲到宣统退位。但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发展非常助益。”易苏昊在历史博物馆整整工作了21 年,研究方向涉及古代青铜器、古代书画等,先后编撰了《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和《历史博物馆藏明代法书选集》,后者在日本的柳原书店出版,“柳原书店在日本的地位就好像中国的新华书店”。这两部学术著作的出版,在业界获得了高度的认可,也使得当时年仅30 多岁的易苏昊一次就顺利通过了高级职称评定。这个高级职称在最初的拍卖界,只有两人有,一位是秦公,另一位就是易苏昊。1986 年,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想让易苏昊出任办公室副主任,这在当时是博物馆很高的职位,没想到却被易苏昊婉拒了。“馆长很不解地问我,‘不做办公室副主任,到底你想做什么?’我说,我要做拍卖。”可想而知,上世纪80 年代的文博界对拍卖的陌生程度,就好像人类对外太空的想象。那么易苏昊又是怎样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将自己的视野超越了大多数的文博同行?“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历史博物馆在海外办展览,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给我们的展品上保险定价。由于国内没有定价体系,我只能参考海外拍卖行的同类拍品价格。这段时间,我看到了苏富比、佳士得的图录,对他们的模式很感兴趣,也开始从各种途径想方设法地收集成交纪录。”拍卖就像一朵还未开放的魔幻花,深深地留在易苏昊的心底,一点点释放着引人探寻的诱人魔力,让人急迫却又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待它的开放。

  易苏昊这一等,就是10 年。1996 年,中国内地先后出现了6 家具有拍卖资质的艺术品拍卖行,其中一家就是易苏昊担任总经理的“中贸圣佳”。这家公司,后来曾一度在他的掌舵下,创立了内地拍卖行的许多成交纪录,和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一起位列拍卖公司三甲。这是“中贸圣佳”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也是中国拍卖从懵懂走向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和其他5 家公司不同,“中贸圣佳”最开始的时候没有获得在内地征集古代艺术品的许可,所以阴差阳错的,它成为内地第一家从海外征集流失文物,然后拿回内地拍卖的拍卖公司。“我们拍的第一批的拍品是著名收藏家安思远提供的,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海外征集得越来越顺。最多一次是用747 飞机从当时还没有回归的香港运,飞机货舱里的三个集装箱板全是张宗宪先生提供我们的拍品。”易苏昊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是抑制不住的自豪。“当时文博系统的专家和普通人一样,60 岁就退休了,但是这个年龄正是他们在专业领域最为精湛的时候,所以我们聘请了6 位退休专家,帮我们对拍品把关。后来文物局将我们的模式在拍卖界推广,现在所规定的拍卖公司必须有6 名专家就是源自于那时候的中贸圣佳”。

  让海外文物回家

  1998 年,易苏昊在经营中贸圣佳的同时,受聘于保利集团出任保利博物馆艺术顾问。如果说做拍卖让易苏昊凭借自己多年在文博界的知识与眼力,为这个新兴的行业增添了“中贸”模式的注脚,那么艺术顾问的身份,则让他成为一个领路人,带领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国的博物馆中。

  “我在历史博物馆的时候,担任征集室主任。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情结,好的东西还是希望能留在我们自己的博物馆里。因为艺术品是民族文化遗存的最佳形式。”经易苏昊之手回流的重要文物除了保利博物馆里的几百件青铜器外,还有两件是被业界啧啧称叹的。一件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里的子龙鼎,“我在日本的千石先生家发现了这件重器,当时他已经和大阪博物馆做了认购协定。我说服他卖给我们的国家博物馆,后来国家博物馆用4800 万港币将这件国宝购回。现在,这件子龙鼎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和另一件镇馆之宝司母戊鼎一起代表着“天圆地方”。还有一件是现藏于保利博物馆的“遂公盨”。“这件重器也是我与樊则春先生在香港发现的,后来报告保利文化的负责人马保平、蒋迎春先生,推荐给保利来买。遂公盨里99个字的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历史事实,并把这段原本记载在司马迁史记中的历史,向前推进了800年。”易苏昊说,“过去学界‘疑古派’对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有疑问,遂公盨的发现,证实了这个王朝的存在。所以遂公盨回来的时候,文博界都震动了,北京正开古文字学会的研讨会,一听说这个消息,许多专家连会都不开了,都跑来研究它”。

  中濠典藏的“船长”

  2016 年,在幕后多年的易苏昊,再次回归拍卖。只是和当年创立中贸圣佳时近乎单打独斗不同,这一次他不仅自己回来了,身后还集结了十几位业内的鉴定专家、收藏家及金融专家,和他一起在澳门投资打造一艘拍卖业界的大船—中濠典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濠典藏)。

  投资过亿,十多位股东,每一位股东在自己的领域都是行业精英,比如台湾收藏界重量级人物徐政夫;书画、佛像鉴定专家赵强; 书画鉴藏家、画家许化迟;瓷器鉴定专家钱伟鹏; 书画鉴赏家徐伟达;还有业内菁英周清鲁、赖庆勇,收藏家金纯、郝子捷、李牧恒、郑联军,金融专家王东升、著名媒体人谢冰等,这样规模和配置的拍卖公司即便在内地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打造这艘大船的真正目的,也并不仅仅限于拍卖,船长易苏昊说“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这20多年时间,拍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形势,更是一种承载著文化的功能性机构。中濠典藏去澳门发展,就是将这种文化性功能植入到澳门社会中去。”“澳门政府希望用文化改变城市形象。拍卖正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易苏昊说,“每一件古代艺术品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内地已经成熟的拍卖模式,会挖掘拍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引导澳门藏家了解中国古代艺术。与此同时,中濠典藏还会通过强大的专家团队,除了建立自己的博物馆外,还将逐渐帮助藏家在澳门建立自己的博物馆,让每一件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可以在博物馆中得到展现,从另一方面也用文化的气息熏染澳门民众的艺术认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