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四季古董部经过数月全国范围内的公开征集,颇有斩获,征集到若干重要瓷器、玉器以及宫廷杂项器物,现将之公诸于众,一一介绍,以飨各位藏家。
Lot 1150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大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盘折沿,弧腹,圈足。内口沿饰一周海水江崖,内壁绘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盘心为一朵八瓣宝相花,每瓣瓣尖各对应一朵缠枝莲花,每朵莲花的枝叶又各自卷曲成葫芦状。外壁绘六朵折枝花果,分别为莲花、桃、葵花、石榴、梅花和枇杷,寓意祥瑞。盘型硕大,绘画一丝不苟,工整精细,纹饰组合较为少见,繁密而不凌乱,整体风格极类明初永宣青花大盘。发色略显蓝灰,花果和八吉祥纹重笔点染,亦仿效永宣苏青效果,颇得形似。底款“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书体工整,其同式盘存世者发表甚少,颇为珍罕。
来源:瑞典外交家,1906-1918瑞典驻中国大使Gustaf Wallenberg旧藏
参阅:
1.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245,图223
2.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113,图107
3. 《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鸿禧美术馆,页124,图45
D 45 cm
RMB:500,000-800,000
Lot 460
清乾隆 仿汝釉倭角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瓶为唇口,直颈,颈两侧对称置象首双耳。圆肩,方腹折角形成八个三角斜面。深圈足外撇,内外施以天青色开片之“仿官釉”,釉面之莹厚丰腴不亚于宋瓷。足边宽厚无釉,露出黑褐色胎骨。为乾隆御窑仿宋“铁骨大观釉”的成功之作。底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唐英《陶成纪事碑》中记载,雍正帝将内府所藏宋官窑原器发至御窑厂进行仿制,故雍正仿官釉最为成功。唐英将此种“仿铁骨大观釉”位列仿宋器的第一种,足见其重视程度。此瓶器型则来自明宣德青花牵牛花四方倭角瓶,而此类瓶中,以雍正朝作品较多,之青花仿宣德品数次见于公私收藏之中,而同器型仿官釉品种,且乾隆时期作品则极为罕见,仅有一件相似作品于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售出,编号621。此瓶以明宣德造型施以宋大观釉色,堪称乾隆御窑承接雍正御窑之师古创新的典型之作。在苏富比香港2011年10月5日的梅茵堂藏品专场拍卖中,一件相同器型的编号为30号之清雍正青花四方倭角瓶,以1242万港币售出。同类仿官釉雍正作品,可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著录于《清代御窑瓷器(卷一)》,紫禁城出版社,编号14。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99、图93
2.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35
3. 《清代御窑瓷器(卷一)》,紫禁城出版社,编号14
H 25.2 cm
RMB:300,000-500,000
Lot 509
清乾隆 仿汝四方贯耳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物造型取自春秋晚期的青铜壶,整体成八方形,腹略鼓,肩部有圆形贯耳。通体装饰翠青色仿汝釉,釉面厚而失透,足端平切,施咖啡色护胎釉,以仿宋器之“铁足”效果。瓶形制虽较小,但给人以端庄典雅之感,采用了八方的造型,使该器的造型圆浑而富线条变化,底书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款。
参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86。
2. 《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页98。
H 13 cm
RMB:200,000-300,000
Lot 510
清乾隆 粉青釉四方双耳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尊造型仿西周青铜器,足端宽平,釉面施粉青色釉,色泽仿宋代官窑青釉,此尊釉面极为润泽,釉色莹亮,海内外公私收藏中,多见此器形之尺寸较大者,或为仿官釉或为仿哥釉,如该物之小巧尺寸者甚小,值得关注。
参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75。
2.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76。
H 16.5 cm
RMB:350,000-550,000
Lot 1539
清乾隆 白玉三多花插
此三多花插由整块和田白玉制成,中间雕刻佛手,佛手右侧为两只寿桃,左侧为一小佛手,其上刻一蝙蝠,寓意福寿,翻阅清宫旧藏,较多的为单独的佛手与寿桃的摆件,比较其玉质与雕工与此物并无二致,说明本件拍品也是清宫御制玉器,且寿桃佛手与蝙蝠在一起的组合器物甚为少见,为帝王文房用具,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9》,页169,图159
2.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9》,页170,图160
H 20.5 cm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