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王蒙《天香深处图》 现身佳士得香港秋拍

2017-10-22 09:00:35 网络

  本次中国古代书画秋拍精选之作,为王蒙《天香深处图》。王蒙 (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 (今浙江湖州) 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俯 (1254-1322)之外孙。王蒙工诗、书、画,尤善山水,画风承继王维 (701-761)、董源  (934-约 962) 、巨然 (十世纪) 且师法自然,独具新意。王氏与黄公望 (1269-1354)、吴镇  (1280-1354) 和倪瓒  (1301-1374) 齐名,合称为“元四大家”。

 王蒙《天香深处图》 现身佳士得香港秋拍

 元 王蒙

  《天香深处图》

  设色纸本 手卷

  估价:港元  5,000,000 – 7,000,000

  款识:鹤山老樵蒙。

  钤印:王蒙印

  乾隆皇帝(1711-1799)题诗:叶自青青花自黄,披图千载彂天香。

  传神不朽宜斯在,未必周家永占堂。

  癸未(1763)仲秋御题。

  藏印:沐璘(明):沐璘廷章(两次)

  王世贞(1526-1590):王世贞印

  周亮工(1612-1672):曾藏周亮工家

  翁嵩年(1647-1728):萝轩审定

  乾隆皇帝(1711-1799):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

  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刘侃(十七、十八世纪)题引首:天香深处。刘侃书。

  钤印:刘侃印、九峯道人

  张翥(1287-1368)、李祁(十四世纪)、张达善(1236-1302)、

  陈沂(1469-1538)、汤韩(1887-1967)题跋,共钤印七方。

  签条:元王蒙天香深处图。

  木盒盖外刻文:王蒙天香深处图。

  陈介祺(1813-1884)题识于木盒盖内。

  包布内题:王蒙天香深处图真迹上等。

  玉别子题:乾隆御咏王蒙天香深处图。

  著录: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五,同治辛未十年(1871),第十八至二十页。

  《艺术赏鉴选珍续辑:书画鉴影(清李佐贤编)》,汉华文

  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中华民国60 年(1971)2 月,第319-323页。

  《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四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3 年8 月,第723页。(四库全书集部御制诗集3 集卷34第七页:题王蒙天香深处图。)

  王蒙常作‘读书图’,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之《松窗读易图》卷及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之《松下著书图》轴装册页。此卷《天香深处图》附刻上‘王蒙天香深处图’字样之木盒,包巾内侧有‘王蒙天香深处图真迹上等’字样,及玉别子背题‘乾隆御咏王蒙天香深处图’。根据钤于画上之鉴藏印分析,本卷应在民间流传至清初翁嵩年(1647—1728)遂贡之入内府;画上有乾隆皇帝于癸未(1763年)仲秋御题诗一首;按木盒盖内陈介祺(1813~1884)题识:‘...后得此卷于东武刘氏,始知为内府赐出...’,东武刘氏应为刘统勋(1698-1773)与刘墉(1719-1805)父子;从而推论乾隆皇帝于1763年仲秋至1773年间赏赐本卷予重臣刘统勋。《天香深处图 》因此从现民间,由刘墉传承,其后为陈介祺收藏,辗转流传至现藏家。

  此卷钤有‘石渠宝笈’收藏印,而未见录于《石渠宝笈》内。其释出内府之时乃《石渠宝笈初编》成书(1745年)后、《石渠宝笈续编》编纂(1791年)前之间,因此未见录入《石渠宝笈》内。然而画上乾隆御题诗对照《御制诗第三集》卷三十四‘题王蒙天香深处图’,以及上述此画之宫廷装池,其曾藏内府是不争的事实。《天香深处图》收录于清代知名书画鉴赏家李佐贤(1807-1876)所著《书画鉴影》一书,传承有緖,不容错过。

  其他精选拍品

  明王铎

  《行草五言诗》

  水墨绫本手卷

  1643 年作

  21.2 x 165 cm.

  估价:港元 1,000,000 - 2,000,000

  此件拍品为台湾叶启忠先生收藏。叶启忠先生是台湾资深的收藏名家,收藏经历由70年代晚期开始,积累30多年的丰富收藏经验,收藏项目由中国古代至近现代书画,毕生孜矻研究,涉猎广泛,自身并钻研书法字帖尤为特出。重要收藏藏品并出借台湾台北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以及国立台湾美术馆(前身为台中美术馆)。叶先生为享誉海内外最大的华人收藏团体「清翫雅集」创始会员的其中一员,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在同道知己之间享有盛誉。

王蒙《天香深处图》 现身佳士得香港秋拍 

 宋 无款

  《秋林散牧图》

  水墨绢本 扇面镜框

  估价:港元  600,000 - 800,000

  两宋时期,使用团扇是一种时尚,笔记《春渚纪闻》载有一轶事,苏轼到任杭州,有告某人买绫绢欠钱不偿。细问之下,原来被告制扇为业,新丧父,又连日黄梅雨天,扇子没人买,手上拮据。苏轼看不过眼,叫他把扇都拿来,在「白团夹绢二十扇」上写画题诗,让他去卖了可偿欠债。被告感动得流着眼泪走了,当然扇子都被一抢而空,整个杭州都啧啧称道。

  宋人画动物,尤其热衷画牛,并非简单画出形象,而是赋予感情与诗意。宋代禅宗兴盛,有以《十牛图》教理,普明禅师诗云:一回入草去,蓦鼻牵将来。而今仰首低头,举足下足,无不合道矣。初初时虑走失,而今趁亦不去,殆臻不退转者欤?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