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邵志择:圣诞老人在近代中国

2017-12-31 08:12:30 网络
副标题#e#

  Santa Claus是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圣诞节最重要的标志性形象。当圣诞节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及其他城市逐渐流行的时候,他被译为“圣诞老人”,其形象频现于报纸杂志,同时也被广泛地用作商业促销。由于上海是最早流行过圣诞节的城市,本文主要探寻圣诞老人在近代上海的足迹,看他是如何被中国人接受并加以利用的,由此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圣诞节在上海等都市流行的情况。

  关于圣诞节与圣诞老人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与逐渐流行,学界较少关注。学者在论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时,多着眼于衣食住行以及娱乐,比如电影、跳舞,偶尔有著述会提及圣诞节,①但笔者尚未发现专门研究圣诞老人在近代中国传播和流行情况的著述。西方学者对欧洲和美国的圣诞节如何发展到现代的大众化节日有较多的研究,②但是对圣诞节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研究中几乎忽略了中国。③本文以上海为中心,研究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在耶稣圣诞节期间流行的一个节日元素——圣诞老人,其他的情况尚待进一步的研究。④

  圣诞老人

  近代最早记述圣诞节的中国人是出使官员。张德彝在同治七年(1868)随使英国时,亲历了维多利亚时代典型的耶稣诞节,并且在日记中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⑤后来出使英、法的郭嵩焘、曾纪泽在日记中把Christmas叫作耶稣生日或耶稣诞辰,⑥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到英国传统的节日人物“圣诞老爹”(Father Christmas)。⑦刘锡鸿在德国任内时,曾应邀参加了一个“克莱斯麦司衣符”(Christmas Eve)晚会,详细描述了在晚会上亲见的一位分发礼物的“老人”。⑧刘锡鸿所看到的“老人”并不是Santa Claus,应是德国的Christkindlein(也称kris kringle),一个类似于Santa Claus前身圣·尼古拉斯的人物,⑨因为Santa Claus是一个美国的节日形象,当时(1877年)还没有对欧洲造成影响。⑩10年之后,张荫桓在美国任公使时,第一次提到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圣诞老人,他把这个人物音译为“山特呵罗士”,在他的眼里,这是一个给小孩子分玩具的“货郎”。(11)民国时期中国人所知的圣诞老人就是这个美国“货郎”。

  美国圣诞老人形象最早见于摩尔写于1822年的诗歌《圣·尼古拉斯来访》,诗中St.Nicholas和Santa Claus互用,这个人物个子不高,如小精灵般,穿着皮衣而不是主教长袍。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从1863年到1886年为《哈珀周刊》(Harper’s Weekly)所画的圣诞老人则不同,他笔下的圣诞老人体型肥胖,穿着皮衣,有一部白胡须,是一个快乐的老人。(12)到19世纪末,纳斯特笔下的圣诞老人形象就成了现代圣诞老人的标准形象。

  有人认为美国的圣诞节是1880年代被“重新发明”(reinvented)出来的,这主要是指商业化对圣诞节的影响。(13)1880年以后,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商业消费价值得到高度的认可,美国人庆祝圣诞节的现代形式就是在这种商业文化中出现并形成的。(14)与此同时,父母给孩子们的礼物越来越多、越来越贵,这使得圣诞老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原来圣·尼古拉斯惩罚坏孩子的一面消失了,圣诞老人给所有孩子带去礼物,不管他们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如何。圣诞老人的体型也发生了变化,他变得更高大、更柔软,完全不同于19世纪初那个小精灵般的形象,也不同于欧洲那个高高瘦瘦的圣·尼古拉斯。(15)这个形象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哈珀周刊》就曾刊出一幅一个小女孩亲密地搂着圣诞老人脖子的图画。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人对美国的这个圣诞老人并不熟悉,即使是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对他也不甚了了。直到1877年左右,还有许多外侨在问“Who and what was Santa Claus?”《北华捷报》为此从《韦伯斯特词典》中找来相关的解释,指出他就是荷兰人所称的Santa Claus(或Klaus),特别强调了他给孩子们送礼物的特征。(16)数年后,圣诞老人才出现在外侨社区。比如宁波的外侨在1887年圣诞节举行了庆祝晚会,有一个圣诞老人到场给孩子们发放礼物。(17)由于英国的侨民居多,出现在圣诞节活动上的往往还有英国的圣诞老爹。牛庄外侨在1889年圣诞节举行的圣诞晚会上就有圣诞老爹到场。(18)1907年圣诞节,在宁波外侨举办的圣诞晚会上给孩子们分发礼物也是圣诞老爹。(19)圣诞老爹大约在19世纪后期被美国式的圣诞老人形象取代,但是英国人有时仍用原来的称呼,所以不能确定《北华捷报》后来所提及的圣诞老爹究竟是指哪一个。

  1905年圣诞节前,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杂志The Eastern Sketch发行了圣诞号,封面的主色调是红色和黄色,画面是圣诞老爹和中国龙(Chinese Dragon)手挽手走向外滩的场景。据《北华捷报》的介绍,第一页还有一幅画,是一个简称为“L”的“头发非常黄的少女”向“我们”祝贺圣诞快乐。(20)如果这个“L”是中国女孩,(21)那就和中国龙一起构成了与圣诞节及圣诞老爹之间非常密切的关系。也许编者仅仅是希望圣诞节得到中国人的认可,以消除文化上的隔阂。也不能排除在当时的上海,中国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这个来自西方的节日。(22)

  当然,外侨社区里的圣诞老人或圣诞老爹,以及少数驻外使节笔下的“老人”或“货郎”,都不太可能对一般的中国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只有当圣诞节真正进入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圣诞庆祝活动时,圣诞老人才会进入人们的视野,他的形象才会得到广泛的描述并被利用。

  圣诞老人与中华人士相接

  1898年耶诞节,上海的教会机构为100多名中国穷人家的孩子举办了一场慈善晚会,有一位圣诞老爹到场分发礼物,孩子们对这个老人非常陌生,但是很快便喜欢上了他。(23)也许从那时开始,圣诞老人就已为少数中国人所知,但是从《申报》和《北华捷报》很少提及圣诞老人与中国人同乐可以推知,至少在清末,圣诞老人与中国人同乐并不是普遍现象。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