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冬至大如年

2017-12-22 10:54:38 网络

冬至大如年

颜庆雄 图

“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尽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这是清代文人徐士宏《吴中竹枝词》中的诗句。清代苏州文士顾禄在《清嘉录》也有记载:“郡人最重冬至节。先日,亲朋各以食物相馈遗,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盘’。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女嫁而归宁在室者,至是必归婿家。家无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间有悬挂祖先遗容者。诸凡仪文,加于常节,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谚。”

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过了冬至即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但是此时阳气开始回升,并逐渐强盛,所以冬至“三候”均与阳气有关: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是大吉之日。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冬至还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相当于春节,称之为“亚岁”。所以民间有“冬至大于年”之说。

早在周朝,先民们把冬至视为一年之岁首,即春节,周代时的正月就是农历的十一月。冬至这天,要举行盛大典礼,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周礼春官·神仕》载:“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举行祭祀仪式,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和死亡。汉代,冬至被列为“冬节”。《后汉书·礼仪》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朝廷官府一律放假休息,朝廷挑选乐工,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民间商旅停业,亲朋相互拜访,以美食相赠,欢欢乐乐地过节。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祭邕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著《四民月令》也有记载:冬至“进酒肴,及渴贺君师耆老,如正旦。”正旦即现在说的春节。唐、宋时期,把冬至与岁首并重,文武百官放假七天,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也要祭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明清时代,冬至日沿袭古俗,不过百官的假期缩短到三天,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明代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详细记载了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其中就有冬至日的记载:“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在民间的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团圆饭。谚语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苏州则吃一种叫“冬至团”的美食,《清嘉录》有记载:“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芦菔丝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 书中还记叙了“冬酿酒”的习俗,乡村田园人家会用草药酿酒,称为“冬酿酒”。冬至之夜,家家户户团聚一起,置办一桌丰盛的饭菜,佳肴美酒,全家人吃冬至夜饭。清人金孟远有《吴门新竹枝词》云:“冬阳酒味色香甜,团圆围炉炙小鲜。今夜泥郎须一醉,笑言冬至大如年。”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的这首《冬至》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至情景,在寒风呼啸,大雪纷纷中,腊梅斗寒傲雪尽情绽放,为百花凋零的隆冬增添了无限生机。“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也不会远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