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马蹄声(连环画) 沈尧伊
沙飞镜头中的抗战(连环画) 李晨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小人书,它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人书”单一的传统样式已不适合新时期的审美需求,在各种新名词、新形式层出不穷的冲击下,“连环画”这个概念越来越模糊。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架上连环画”观念的提出,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连环画的外延和内涵,从审美境域的深度与广度探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连环画在语言和图式上的革新与创造,进而呈现出连环画更加丰富的面貌,使其既可以作为出版物发行,也能以较之先前的更大尺幅和对表达主题及表现空间的更丰厚的承载,以更为清晰的专属坐标刷新人们的视觉经验。
2016年11月16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在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博物馆拉开帷幕,之后赴沈阳校区巡展,并于12月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厅举行了进京汇报展。
“架上连环画展”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的全国届展,更是中国美协艺委会一块引人瞩目的学术品牌。到了今年第四届,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更趋于成熟和完整,但是从观念的更新到实践的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2010年、2012年举办的第一、二届架上连环画展,还仅限于连环画名家的邀请,重在以成熟的优秀作品为后来者提供语言上的借鉴与观念上的引导。从2015年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开始,架上连环画展开始面向全国征稿,应征作品的数量十分可观,尤其动员并吸引了大批艺术院校师生以及活跃在绘本和插画界的优秀作者热情参与,让我们看到了连环画发展的潜力。参展作品对于表现形式上的学术探究,以及在艺术语言上与时俱进的重构所带来的现代观念意味,成为架上连环画最具突破性的实践。无论是赵克标在《吾儿谨记》中个性化、符号化的语言,还是刘祎璠在《自由与和平》中意象化的构成;无论是陈建平《红色经典诞生地》中“计白当黑”的意趣,还是刘志刚《中国的“辛德勒”——约翰·贝拉》中类似铜版的肌理,都体现了以形式语言对主观意向的阐释方式,并使语言本身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也为连环画带来了新的人文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如果说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的着眼点在于观念的更新和语言的探索,那么,今年的第四届则更倾向于在对历史的叙述中发掘和表现主体的思辨性。参展画家们对于“架上连环画”概念的理解,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即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审美特质的画种,如何在切入社会现实主题的同时,构建具有人文意识的创作理念,在有限的尺幅之内尽精微、致广大,讲好中国故事。
本届展览主题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范畴。展览并没有受到连环画这种传统的较小尺幅的局限,反而更加突显了这个画种的天然优势,以多幅连续的画面呈现宏大的历史画卷。展览主题的严格限定并未影响作者对于思想内涵与形式风格的融合。相反,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表现出了创作主体对主题独具视角的感悟,并将感受的真实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相融,呈现出直击心魄的动人力量。如陈滨《重走长征路的系列风景》、黄俊俊的《长征旅行日记》、黄霞的《红军标语》等都以巧妙的构思,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动人故事,以人物与场景的戏剧化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表达和把握能力。作品不局限于单一的历史再现,而是通过具有现代意识的创作观念凸显出创作主体的精神自觉,是本次展览中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上届展览时, 如何调整小人书的传统模式使之既保留连环画特质又兼备“架上绘画”的属性,是画家们考虑最多的问题。到了本届,参展作品则明显表现出了画家们在形式构成上大胆地推倒与重建的主动性。入选作品中既有《走过长征的过山炮》(白润祥)那样的笔意酣畅刚劲、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也不乏《红军长征故事——女红军故事》(唐鼎华)一类的轻松灵动、活泼精巧的感人故事;既有《长征——理想与信念的诗篇》(张晓东)利用传统画种的天然属性创造的精神图式,也有《第一骑兵师》(郑万林)融会了外来艺术的个性化表达。画家们尽管对于历史事件的切入点不同,但仍以多样化的串联方式解读连环画应有的连续性,整套作品在样式上表现出了架上连环画独特的美学价值。
从小人书到架上连环画的转换,是一个从传统单一的叙事图像转向更加立体多元、具有现代形态的叙事图像的过程。历时7年走到今天的“架上连环画展”,在追求艺术本身的当代性品质的同时,也比以往有更多角度和方式体现民族的审美理想。历史担当和社会功用性始终是连环画创作无法回避的命题,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依然是连环画创作和发展的动力。
尽管连环画在我国一直属于“小画种”,不易受到重视,而连环画家又大都有自己更具标识性的专属画种身份,许多早年的连环画作者已成名家大家。这也许可以归结于某一种习惯性价值认知标准,但是在架上连环画展览中,我们欣慰地看到,那些优秀作品即便放在作为表现载体的专属画种之中,也依旧出类拔萃、可圈可点,这或许正是架上连环画所带来的将连环画以独立画种身份出现的绘画本体价值的提升。
“架上连环画”是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在沈尧伊主任及李晨副主任等专家的无私奉献与组织号召下,“架上连环画”展览在全国掀起创作热潮,创作队伍也逐渐壮大并趋于专业化。年轻的创作群体是这两届展览的亮点,这不仅仅说明了连环画发展后继有人、生命力强大,也是对“80后”“90后”艺术新人社会责任与担当的考量。本届展览中,高校师生比例明显增加,还吸引了许多在业内已有相当声望的画家参与进来,极大地提高了展览的学术品质与艺术水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