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以风雅情态再续兰亭

2017-01-24 08:44:38 

以风雅情态再续兰亭

  4月2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1661年前,浙江绍兴兰亭会稽山阴,一次40余人的文人雅集就此展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王羲之写下千古绝唱《兰亭集序》。这一颇为优雅、富于韵味的文化活动,令后世文人向往不已,亦极大促进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雅集”活动的兴盛。

  而今这一书坛上的“特殊景观”却着实特殊。近些年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书画市场日趋火热,使得当代盛行的“雅集”,已然与古代文人“一觞一咏”的情态不可同日而语了。在众多以“雅集”为名目的活动上,我们看到的场景大同小异——喝茶聊天、挥毫泼墨,然后拿到稿费,立刻走人——自然,这露面的一两个小时中,还会有各种与领导嘉宾合影、与书画同行的社交环节——名为雅集,实为商业气息浓郁的笔会;或者难得的,活动安排了现场吟诗作对,互相品评,但参加人员的综合素养江河日下,搜索枯肠亦难得一二佳句,多数勉为其难;还有的活动为了贴合雅集的雅名,在风景优美的山林之间,让服务员打扮成古代仕女在一旁斟酒抚琴,当穿着不伦不类名士服装的书法家们每每以一首应景打油诗充数时,一股浓郁的“诡异”氛围总能在这样的场景中弥散开来。甚至,受邀参加雅集早已不是“群贤毕至”的荣光,而是一种书画家对于自身所谓艺术成就的变了味的炫耀。

  传统文人的消亡,使雅集再也雅不起来。打着“雅”名,然而组织者、参与者、观看者,往往都是各怀目的,而至于雅集最终呈现的面貌、与活动的实质是否相去甚远,这都不是这些参与者所关注的重点。书法雅集,如今已经被书法业界视为一个特殊的现象:有清雅名称而无实际内容、有华丽形式而无良好品位的雅集俯拾皆是。其实,雅集须有风雅的内容,或诗或书或文,大抵要流露书法家作为文人的本真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对雅集和集会上的书法家大肆“侧目”,也许过于苛责了——如今早已不是诗的时代,如今也早已不是吟诗与书法紧密相连的时代了。

  当今雅集,本应“追慕高古,生面别造”,或者如《红楼梦》第37回“蕉下客”所言:“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这一“一时之偶兴”所能倡扬的文化意义,或许如辞赋家、学者刘长焕所言:“陶冶情性,点滴发乎宇宙;成就智慧,纤毫尤当镜鉴。长者挥毫,学者切磋,开海内之新风,铸九州之学范”。如何以风雅的情态,再续兰亭集会之雅?不只应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更需要的恐怕还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虽然这很难,我们知道。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