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与朱昱行为艺术的跨时空交流

2017-01-24 08:47:35 

  2002年,中国行为艺术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事件。虽然中国的行为艺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就以充满暴力、血腥、淫秽等的创作倾向,频频突破公众道德、心理极限,被主流文化所诟病与排拆,但这一次的行为艺术,产生的震动与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它为我们提出了下面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艺术创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是不是客观存在并相互对立?为什么某些令人发指的行为会被当作行为艺术?它们和普遍意义上的戮虐行为有何区别?当艺术打着反映最真实人性为旗号行违悖天理伦常之事时,我们的愤怒、憎恨的情绪有何依据?

  本文试着回答这样的问题。说实话,写作此文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先让我们回到十年前把整个事件重放一遍。

  2000年,四川籍行为艺术兼油画家朱昱曾发布过一个名为《食人》的行为艺术。以视频、照片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清洗、烹制并大快朵颐一个六个月大的胎儿的过程,引起了各方的激烈反应。但那时并未引起公众更多的理性反思与真正意义上的抵制。于是2002年,即两年后,朱昱又酝酿并实施了他的另一个行为艺术作品《献祭》。

  《献祭》过程如下——他先与一年青女子商议好后交媾致其怀孕,在胎儿四个月大时,到医院引产,杀死正在健康发育的胎儿,以获得尸体。泡在福尔马林液体中拿回家,安排好视频、相机等作秀工具,取出胎儿尸体盛在盘子里,再辅以卤水等调汁,放在一条饥饿的狼狗面前,全程记录下整个狗撕咬吞食自己亲生骨肉的过程,然后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艺术作品对外发布。

  这是网上一君的观点,此文写作已久,却无人驱斥,现将其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我对他在《献祭》和《***》里所表现出的那种对艺术的献身精神表示敬意,一个具有伟大的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是值得世人尊敬的,而不是反之--------正如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可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没有灵魂、没有精神也不去思考,他们一样活着,但他们和一具尸体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认为这两件作品是对欲望代替情感、金钱操纵灵魂的这种现实的批判。

  朱昱的《献祭》正是通过这样的自我牺牲,对人类的狂妄和胡作非为进行了强而有力的鞭挞和控诉。

  行为艺术首先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表演,行为艺术家正是通过他们各自的行为表演,来表达各自的主题,不论恶心也好、血腥也罢,行为艺术家的意图就是要冲击观众的道德底线,客观的表现‘恶’,然后让人知道什么是‘非恶’,或者说‘善’。

   在朱昱的身上,我看到了做为一名艺术家所应具备的一些最基本的品质:独特的创意、真诚的内心、大胆的行为、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我尊敬这样的艺术家和他们真诚而勇敢的创作。

  乍一看上去,理直气壮,有理有据,并且是从行为艺术存在意义与价值功能的角度来讲论,让外行人很难反驳。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从美学、哲学等角度,将此文抽丝剥茧的辨析一番。让我们先从此文最核心的依据来开始:

  (一) 行为艺术的价值与意义在于批判现实?

  这真是此文作者自己无知、浅薄、自以为是的说辞。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正式诞生于二战后的美国。在饱经两次大战的创伤与阴影后,传统意义上的殿堂感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理论,已不能满足艺术家对世界与生活、还有从事艺术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感从何而来这类问题的解答。所以行为艺术一开始,其实就带有反艺术,主要是传统艺术的倾向和特征。(关于行为艺术起源与脉络的介绍大家可以在维基百科上去查找)。

  我们知道,传统的艺术理论,首先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提出的,艺术指向的是美本身。柏拉图界定的艺术,包括有两个层面:一种艺术以提供感官上的快感为目的;一种艺术以提升人的道德为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论主要是透过《诗学》中表达的,他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只有在普遍经验中给人以快感的实在事物才是美的艺术可以在复制,或者说“模仿”后仍然给人以快感的东西。粗俗的不健康的情感根本不能同艺术等同起来。这是古希腊朴素的以概念到概念的思辨哲学为我们展示的真知灼见。

  现代美学中又加入了丑学的概念。黑格尔认为丑的本质是对事物特征不正确的刻画。是相对于美的有缺点的、歪曲的、畸形的,总之,它们绝对与美无关。事实上,黑格尔对美的观念始终是正面的。对艺术的价值的肯定也是建立在对美的肯定之上。

  对于这点罗森克兰兹说得更干脆一些。在他的《丑的美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最丑的丑不是在自然界的对象上面,沼泽中间、扭曲的树木上面,蟾蜍和爬虫身上,眼珠凸出的怪鱼的巨大的厚皮动物身上-------------最丑的丑乃是在恶毒的和轻薄的姿态中,在激情所造成的皱纹中,在眼睛左顾右盼的神色中和在罪恶中显露出自己的疯狂性的那种利已主义。”这段话是专门论述一个腐化堕落的艺术所引起的那种病态的疯狂。

  此处我们可以知道,美学中的丑,其本质不是形式上的,而是道德上的丑。

  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开始出现时,的确含有对传统艺术形式与价值的批判,但却没有对传统艺术中的美学原理进行批判,而只是一种扩充和实践上的尝试。如果他批判的是美本身,那么它批判的就是艺术本身,这种行为,就不再可能被称为是艺术;是一种对艺术的批判性行为,而不是批判性的行为艺术。

  我们刚才提过,历经两次人类史上最酷烈的大战后,一方面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人们的思想与生活表示怀疑;另一方面艺术创作产生的结果,为少数社会的精英分子所垄断、为美术馆、收藏家、画商所操纵;就连艺术家自己也是脱离大众、晦涩难懂,使群众在神圣的艺术殿面前望而生畏。艺术家作品的美有何意义呢?

  如何消除这一现象,使艺术能渗透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去。在新的时代面前,能否创作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可以打破过去造型主义的藩篱,启发人民大众每个人追求艺术、追求美、艺术的生活,美的生活?艺术家们需要某种突破。它最早的形式被称作“偶发艺术”。由艺术家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由作者与观众随意组合,而形成一系统随机的事件。行为艺术中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群体,叫作“激浪派”,所倡导的不是一种理论,而更是一种生活和创作的态度,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初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行为艺术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批判现实是非常片面的。

  (二)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客观的表现恶,以让人知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