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虚无之时——评黄朔菲的作品

2017-02-07 08:14:12 

  如果你意识到艺术的无用之用,你便可以理解了朔菲的艺术作品。

  艺术最初诞生之时本来就是无用的,它最大的用途,也无非是有效地打发时间。想象一下14000年前阿尔塔米拉洞穴里一名刚吃过烤鹿肉的原始社会妇女,坐在篝火边用彩色的矿石粉末往岩壁上画一头笨拙的熊,同时心满意足地抚摸了一下颈上的兽骨珠链,也许这一年的食物充足,整个部族的成员不再需要终日外出狩猎,采集植物的果实和根茎,兽皮制成的衣物已经足以御寒,尚有一些富裕时间等待打发——她当时想的可不是让一万四千年以后的人类发现她的手迹并为这原始活泼的艺术赞叹不已,或者影响族人的意识形态。

  专心地打发时间,对于一部分艺术家来说,这是生活之必要。当你看到朔菲伏在她的小案板上,专心地粘黏她那些无以计数的透明水晶玻璃珠,你会想到年老的无所事事的妇女们腿上摊着簸箕,在午后的阳光下,坐在墙边专致地挑选出米粒中的石砾和虫子。当然妇女们坚信这一举动足以保证米饭的可口,而当你问朔菲,她进行这一艺术创作的意义时,她会睁着天真的眼睛看你五秒钟,然后无奈地告诉你:我也不知道。艺术有时候是没有意义的,也无法解释。

  可是艺术需要解读,否则那些赖以为生的评论家们都要纷纷改行去卖煎饼了。当然他们不一定要看到,或者理解到朔菲在由衷专注地粘珠子时内心此起彼伏的烦躁和快乐,无意义的粘贴也是可以创造艺术的——比如在北京的立交桥下,你在六米高的桥柱上看到一张“麻将技巧”的小广告时(这个小广告还真是不小呢),内心不禁涌起的赞叹。

  为了让评论家们有的放矢,朔菲自己组织了一套自圆其说的内涵:水晶玻璃珠子的材质,它的透明性和亮度,以及它的形状,尺寸,弧度所营造出来的无限可能性,造型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都是她所迷恋的,而这些,恰好也与她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些作品,就像她用意识的碎片,所表达出来的,个人小世界。

  确实,这些晶莹透亮的,大小不一的,可以随意滚动和组装的小玩意儿,多么像我们的意识,一颗颗地,从这里传递到那里,似乎互不相关,却又能相互传递,拼合,连接,组装。比如她用各种尺寸的水晶珠子黏成十几个圆锥形物体,将它们推倒在地上干涸的颜料色块边缘,这一组原本看不出形状,自成一体的作品立即具备了生动性和整体性。她将这组作品命名“意识的距离”,又使之拥有了内在的关联性和可供观者发挥的空间:你无法捉摸意识的形状,它是一些片段,一些个体,零散的,透明的,会发光,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可能是极遥远的,也可能是紧紧贴合在一起,同时它靠近污垢,也靠近漂亮的颜色。

  简直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臆想品。她用一种最接近它本来面貌的实物表现了出来。

  和这个浩大的世界相比,她更愿意沉浸在自己小世界的纠结中——自己的问题还没解决呢,哪有心思去思考宏大叙事。艺术品也不都是口号响亮,掷地有声的——确实她的那些作品质量都很大,均可砸死人,但她让它们最后以一种轻盈,无毒无害的面貌呈现出来,说实话,还挺美的。

  当然她偶尔也会将自己的触角稍微伸出来,探索一下外面的世界。在她另外一组作品中,便阐述了她的这一尝试,她将之命名为“外界”。这是两个由数百颗大小各异的水晶珠子粘黏而成的四方形的平板,倾斜放置在一蓝一粉两个画架上。这两件作品,乍一看都有着笔直,规则的外观,但细细端详之下,你会发现它的起伏,凹凸,突出下陷,无色的纹理。这就是外界。那规则的线条是给予我们的框限,而那些出其不意的弧面,则是意识在外界的框限之下,挣扎鼓动的结果,在二维空间,你看不出它的真实模样,上升到三维空间,它便无所遁形。

  可是艺术的无用真的是无用的吗?关于这一点,奥斯卡-王尔德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明确表示:艺术除它自身外不表现任何东西。虽然这个精致的,讲究吃穿美色(主要是美男)的男人,早就被这个功利,保守的资本主义社会害死了,但是他说的话也并非不足为信。而本雅明对于烟斗以及其他旧时代手工艺品的迷恋并几乎使之上升到了艺术思考的高度,也使得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追究它们的功用,那便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存在,而这种存在,是令人极为着迷的。

  当然,朔菲的作品看起来还是有些时髦——身为一名年轻女孩,她不可避免地喜欢并关注时尚。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想要创造出一些流行文化的衍生品。她甚至在下意识地避免自己的作品向工艺品方面考虑,而力求使之流露出一些朴素的气质——她声称自己厌恶苏联派系的严谨工整。对于自己的作品,她的心态仍然保持严肃——甚至为了一个作品的命名和自己的恋人进行过辩论。难以想象一个普通人会愿意把一整天的时间花在粘黏玻璃珠上,且最后只做出一个看似毫无意义,拳头大小的虚无之物,但对于艺术家,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朔菲的作品,也许并无具体的社会价值和公共意义。我们无法用“社会价值”这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个艺术家。一件艺术品,未必需要反射出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思考,有时候个体的小世界,就已经足够一个艺术家挖掘和探索一生。就像天空中不能只有太阳和月亮,那些微小的星辰,也是足够美好的。而且,如果看得足够清晰,谁能确定它们不会比太阳和月亮更加庞大呢?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