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混搭现实——李易纹的艺术

2017-02-07 08:16:12 

混搭现实——李易纹的艺术 

李易纹《NO!》布面丙烯,150X100cm,2012年

  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部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整个世界生发着种种密切的联系,而青年艺术家在这种联系中往往失落自我——对民族的自信和对传统的推崇在西方文明冲击下衰退或心生疑惑,信仰往往不再牢不可摧而是充满未知的变数,在杜尚或沃霍的入世方式下国人艺术境界在今天的世界土崩瓦解——艺术无法高高在上,艺术也无法规避现实。

  面对这样的境况,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在关注什么?又试图表达什么?他们又该如何保有自我?“回归传统”在当下虽然屡被提及,却往往流于腔调;“寻求突破”看上去很美,却委实不算有迹可循的良药。青年艺术家难免踯躅其间陷入两难,既无法舍弃从学以来的技艺手法,也难能拨云见日找到自救新方。如何使用现实,又何如让当代融入艺术,显然是每一个青年艺术家急需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李易纹也经历过这样一种纠结踌躇。最初,他追逐的是纯粹的、古典的曾经,在那些画面中,脱胎于坦培拉画法的技巧在娴熟的技术支撑下营造着一个古意或旧意盎然的世界,他甚至借助于银箔粘贴再辅以火烧的传统办法寻求带有历史厚重的沧桑。那个李易纹的“标签”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黑色背景下呼之欲出的精巧物件,若有似无的带有时代的呼吸。

  来自于精湛技巧的画法让李易纹打开了一扇沉重的古典之门,只是在这个由经典围起来的世界中,却似乎缺失了他的当下境遇。于是李易纹开始寻求改变,他不再沉溺于琐碎细节的精致描绘,而是坦然面对“记忆”与“现实”的冲突——与记忆有关的过往残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而在表达的过程中却又发现这样那样的记忆与现实之间存在的来自时代的天然差距。他既无法超脱自然,又显然不想委屈求全,于是他的画面中,由笔触而出的“闪烁不定”与他画面中看上去强自镇定的平静并置于散乱莫名的旧日时光或当下生活,纷乱记忆中的片段混搭成全新的场景——少年记忆里教学楼前燃气灶的合影,操场篮球架下不知来自哪段记忆的篮球或者空旷煤厂上突兀的射箭运动员。在这样那样的奇异场景和有意为之的“拙”手创作下,以前那个精巧的李易纹不翼而飞,他舍弃了大量的细节描摹,转而寻求情绪与画面的统一。同时,在精心制作的背景下泛着旧时光印记质感的黄铜、黑橡胶、花岗岩和凸显岁月剥蚀痕迹的文字也正在李易纹的画面中消失,而是转而统一于画面清冽的偏灰色调,如是的宁静致远当然与场景有关,但我想也与回忆搭调。

  他的画面背后仿佛总有涌动的情绪闪烁,看起来不相干的一切都被以同时代人共同记忆里的某些场景混合,貌似动荡的画面经由某种叙事性而求得平衡。或可说李易纹是勇敢的,他摆脱了曾经的羁绊和束缚,脱离了自我沉溺其间的私密情调。而事实上,他试图表现的不仅仅是自我记忆与当下的冲突,事实上还代表着某种时代的焦躁,只是这种焦躁,总要被转化成故事才能得到倾诉。

  八零后艺术家李易纹经历着他的时代的一切,他又在试图尝试经历其它的一切。除绘画外,他的作品还涉及影像,磁力装置,篆刻,水墨和摄影 。画室一角收藏着他的模型、烟斗、台球杆和茶具。他一边精心描摹着金灿灿的五毛硬币,一边用视频演示一枚五毛硬币如何在桌上快速旋转并挣扎着屹立不倒,艺术与现实在此界限模糊,而这样的混搭,既是年轻人的幽默感,又是艺术家的责任感。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