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海上传奇:回看陈逸飞及其艺术

2017-02-10 08:16:12 
副标题#e#

  海上传奇:回看陈逸飞及其艺术

  陈逸飞(1946-2005)——这个当年响亮的名字曾经代表着新海派文化,尤其是中国视觉艺术的标杆。他未到六十岁时的突然离世,竟然使得上海乃至全国的艺术界黯淡了好一阵,而他的“艺术帝国”也未能迎来中国艺术品和文化产业的“黄金时代”:他的绘画没有能赶上05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高潮;他的诸多艺术产业也错失了近期文化产业的国家规划;以及逸飞品牌横跨电影、时装、环境、建筑、传媒出版、模特经纪、时尚家居等领域的未来红利!

  但陈逸飞仍然是幸运的,他逝世之前的每一段艺术履历都令人羡慕,而频频跨界的陈逸飞也由此奠定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显示出独一无二的“逸飞现象”,但这,已显然超出一个艺术家所能驾驭的范围了,也正是如此,陈逸飞似乎像徘徊在中国艺术圈之外的人士,即使他在国内外名利双收。“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是很长时间以来国内艺术界私下议论陈逸飞的经典语句;“他的艺术与现实无关,是一种人造的复古情调”,这也是陈逸飞生前大部分艺术家对陈逸飞作品的温和解读。而从他猝死,至今已近七年的光阴,此刻再来重新回看陈逸飞,回到其艺术的原点——绘画本身,是一次意义独特的温故之旅。

  1972-1979 踱步总统府

  谈到陈逸飞的绘画,还得追溯到其青年时代,这一期间的代表作品有:《黄河颂》(1972)、《开路先锋》、《攻占总统府》(与魏景山合作)(1976)、《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和人类的希望》(1977),《踱步》(1979)、《寒凝大地》(与蔡江白合作)(1980)。时值文革初期,陈逸飞提前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便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创作室,成为工作室首批专业画家之一,其艺术才能在30年前便已开始锋芒尽展,当时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可以算得上是公认的“海上画界三才子”,正如陈丹青所回忆:“陈逸飞当年誉满上海,虽然另有夏葆元、魏景山声名响亮,但逸飞较年轻,好比现在说的‘黑马’,不容小视”。

  二十六岁时,年轻的陈逸飞便创作出成名作《黄河颂》(1972),画面中持枪挺立着一位威武雄壮的战士,配以苍莽的河山和低飞的群雁作背景,饱满地构成了一幅浪漫壮阔的艺术境界。而陈逸飞获得最高评价的早期经典作品,仍然是至今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攻占总统府》(又名《占领南京》)(1976)。陈逸飞在未满三十岁时与魏景山合作完成了这幅巨制,全画气势磅礴,结构紧凑,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量和极具镜头感的热烈场面开局,把握宏大场面的群体构图更显露出画家对人物内心的深度挖掘,打破了人们长期形成的历史画习作式的创作模式。陈逸飞摒弃了传统革命题材的“红光亮”,采用了灰色调及俯视构图,在坚实的素描造型基础上,配以强烈的色彩对比,使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飘荡在半空中的红旗预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又同时唤起人们面对胜利的崇高感,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仅极具创新意识,而且承担着相当大的政治风险。

  《攻占总统府》从当时表现南京解放的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曾获全国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评选一等奖,不亚于全国美展金奖的份量,相比较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优秀的写实主义绘画,《攻占总统府》无论在绘画语言、艺术功力还是精神力量,即使今天看来,仍然有着撼人心魄的感染力,是难得一见的大气之作,在新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画面中透露出的一种无坚不摧的精神意志和蓬勃朝气,正是意气风发、自信魄力的青年陈逸飞的真实写照。陈逸飞当年为创作这幅作品,还专门搞了一组雕塑,以便将俯视的角度表现得更严谨,还想尽办法借来士兵服装和枪支道具作为参考对象,艺术家对于事无巨细的认真和细节的考求,此时已见端倪。

海上传奇:回看陈逸飞及其艺术

  《踱步》(1979)是陈逸飞三十三岁时创作的力作,也是他留洋旅美前的最后作品。作为一幅别具一格的自画像,画家将自己的背影置于中国近代历史纷繁复杂的情景中,身边有一把空荡的座椅,仿佛是画家在激情和理性之间徘徊,在对历史事件的生动感知中,体味如烟世事的变幻莫测和沧桑轮回。从《攻占总统府》的革命激情到《踱步》的个人叙事,是陈逸飞自身从激情遁入理性的深沉思索,也可视为其先于旁人的传奇人生的预兆和开篇:在画了《踱步》之后,陈逸飞感到自我个性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于是最终选择了出国。

海上传奇:回看陈逸飞及其艺术

  1980-1988双桥下的提琴少女

  对于陈逸飞来说,旅美的经历是其人生的分水岭,纽约更成为他绘画事业的“天堂”。1980年陈逸飞转道深圳、香港自费赴美留学,进入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来到全球的艺术中心,令陈逸飞大开眼界,但他并没有被裹挟进前卫先锋的欧美当代艺术体系,陈逸飞的艺术情调还是带有浓烈的古典情节,他也深知国内的革命题材已经死亡,要在纽约生存和成功必须顺应西方艺术界的审美趣味商业规则,而陈逸飞本人所赋有的写实功力和海派情调也使他向西方新写实画风靠拢,自觉地融入了纽约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

  陈逸飞最初凭借其精湛技法来修复西方绘画谋生,同时也以此学习和借鉴欧美主流艺术,这期间他创作出两个题材:“水乡系列”和“提琴系列”。前者的代表作品有《古桥》(1983)、《童年嬉戏过的地方》(1984)、《寂静的运河》(1985) 等。陈逸飞笔下的江南水乡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是主观的、浪漫化了的农家古镇,小桥流水、仕女弄琴的古典风韵让西方人看到了古朴、神秘、宁静的东方世界,以唯美的方式满足了欧美藏家对异国情调的消费及想像。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华时,带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赠送给时任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是一幅陈逸飞所画的《家乡的回忆——双桥》(1985):画面描绘了江南一处自然古朴、意境幽远的古镇周庄的双桥,全画蕴含中西友谊、交流的意味,这次具有外交意义的事件,使陈逸飞名声大噪。而此后,“水乡系列”被频频追捧,例如《浔阳遗韵》在1991年就拍出了137万港币的价格,使陈逸飞成为当时中国拍卖价格最高的当代艺术家。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