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一位中国画家的艺术实践

2017-02-10 10:00:10 

  

  访著名画家、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

  记者:中国画特别强调画如其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突出的特征。您怎样理解艺术家的修养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马书林:画是一个画家综合修养的体现,修养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和提高的,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集众家之典,成一家之言。”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的修为是靠多方面的,他的学习积累生活阅历和刻苦奋斗的经历决定着他的成就,艺术家更是如此。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经历也是较丰富的,我下过乡当过知青,在农村摸爬滚打三年半,所有的农活都干过,当过青年点的点长、大队现金、电影放映员、公社知青宣传干事,在参加省里青年美术创作班时认识了鲁美王义胜老师,并开始跟他学习工笔画。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完等待发榜时还在青年点,又被推荐回城到沈阳钢管厂当了几个月工人,在鲁美读的是工艺系,期间对各种花卉有较多的接触和研究,同时一直还在跟中国画系工笔画教授王义胜老师学习工笔绘画。大学毕业后留在教育系任教,开始教授素描、色彩等基础课,后来教工艺设计,又到中央工艺美院张仃工作室进修学习一年,回来后教授装饰绘画课,指导每年的毕业班设计及制作。接触了各种装饰绘画材料,对麻、皮、布、理石、,锻铜、铸铜、漆画、陶瓷、马赛克等材料及制作工艺也要深入了解和使用。在理论上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知识也要有所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即被破格提拔副教授并调任中国画系任副主任,在中国画系教授临摹各种壁画,对永乐宫、法海寺、敦煌壁画等有了更深入系统的认识和了解。90年代中又去筹建鲁美附中,任附中校长。期间主要对美术基础阶段的教育有所研究和探讨。99年晋升为中国画教授、硕士生导师。之后任鲁美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时分管科研创作,就更需要综合全面的艺术修养。2004年调到中国美术馆之后体会更深刻了,站在中国美术馆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分管美术馆的业务工作,接触到国内外一流的艺术家并和他们对话。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画、读画、谈画,研究各类美术作品,接触高层次的人多了,眼界和心胸都更开阔了,对我自身修养是极大的提高。我的体会是虽然很忙很累缺少大把的时间痛快淋漓的尽兴做画,但自己的画还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毕竟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当今中国美术史上精英人才和经典作品。但我一直认为无论吸收到多少优秀精华,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最终是要形成一家之言。落实在艺术实践上,就是要有自己的艺术面貌,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形象、艺术语言。

  记者: 您早期进行的是工笔绘画创作,现在主要是写意绘画,由工笔画转为写意画有什么原因吗?是不是因为做了管理工作以后没有大段时间画工笔画了才改画写意画呢?还是有什么故事促成这个转变?

  马书林:这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这其中的因素很多,随着我的学习积累,知识面的不断拓宽,艺术修养的逐渐提高,生活阅历不断丰富,使我从单一的喜爱工笔花鸟画到工笔人物画,再到装饰绘画以及进行各种材料的装饰壁画创作等等,对画种画域的不断拓宽,自己觉得工笔绘画的方式已满足不了我要表现出内心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似乎在大写意的绘画形态上能找到与自己心灵物象更贴近一些的绘画语言。当然管理工作也不允许我拿出几个月到一、二年的整块时间来从事工笔画创作,这也是原因之一。

  记者:刚才您说还在张仃先生的工作室进修过,那您作为张仃先生的学生听他的课,是哪年的事儿?进修学习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影响?

  马书林:1986年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学习一年,是到装饰绘画系张仃先生的工作室插班学习。工作室的日常工作是由袁运甫先生、杜大恺先生主持,所以应该说我不仅是张仃先生的学生,同时也是袁运甫先生、杜大恺先生的亲授弟子。在那一段时间里曾跟随这些先生学习到很多装饰绘画方面的知识,因为当时先生们刚刚完成北京机场壁画不久,中央工艺美院的装饰绘画在全国处领军地位。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眼界开阔了,接触到了当时一流的装饰绘画水平,在学习期间还跟随工作室10多名学生一起去山东淄博陶瓷厂烧制陶瓷装饰盘,记得当时我虽然是插班进修,但我是班里最用功的学生之一,自己手绘烧制了一批大大小小的装饰挂盘,回来后还在鲁美举办过展览。从中央工艺美院学习回来就为沈阳一些酒店设计过多幅大型大理石阴刻、唐三彩、锻铜、马赛克等各种材料的壁画。

  记者:这些年您的戏曲人物画创作引人注目,在画中您不仅刻画人物,更是尝试用笔墨来表现出另一种韵味的唱、念、做、打,作为普通观众我们怎样欣赏您笔下的京剧人物?您自己在创作上有怎样的体会?

  马书林:艺术欣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说的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就像我的画是我对写意绘画艺术的理解,绘画无外乎是对真、善、美的表达,无外乎是精神世界的传达与再现,无外乎是继承创造时代面貌,无外乎是充分表现自己对当今时代的理解和认知。做为一个画家首先是他要真正喜爱绘画艺术,要深刻理解绘画语言的意义,要有鲜明的个性,真诚的心灵,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精神。我们是要以一种文化责任心去继承弘扬中国文化精神,但我们也必须具有勇于使中国画严密的自我独立体系得到发展,不能使它形成自我封闭的排他状态,一定要让笔墨与时代同步。我在做画时意象与抽象、写意与表现、泼墨与泼彩的块面由于线条是互补交汇而交融的,水墨秩序也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有时黑白倒置时空倒错,于比例失调色墨无序中寻找平衡,常常是把前一作画阶段中的荒谬变为自圆其说的合理。主要强调物象与心灵情感的天然融合,最重要是强化精神。艺术与技术,我更看重艺术层面,我始终痴迷自然流露。但至于我表达得如何,我总觉得还有欠缺,总是不满足,总觉得表达得还不到位,但我却很自信,我的画已经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与面貌,这是走过来几十年京剧人物画创作历程自然而然形成的,我想这也是需要我坚守的。

  画京剧这么多年,由开始仅仅局限在京剧扮相表象的好看到逐渐对京剧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的理解,以及对剧情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我觉得对所描绘的人物理解越深,对人物性格精神状态才会表现得越充分。比如说我常常喜爱画关羽这个历史人物,那么对关羽这个人物就要去深入了解,对关羽文化、关羽文化现象有所思考,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有这样的描述“身高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威风凛凛,相貌堂堂。”这外相上的描述虽然已经是很具体、很形象、很生动了。但仅凭外形描述去画是很不够的。比如说对于关羽丹凤眼一睁可能就要开杀戒,就更显出威武。在关羽身上体现着忠、义、信、智、仁、勇。这种精神中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魄,所以流传至今为世人敬仰。关羽的做人做事有始有终,恩怨分明,挂印封金,立场明辨,拒绝美女之诱惑,故而被奉为财神、武神,一身正气,神勇无敌。在民间傩戏中被奉为坛神和戏神。而在旧时上演关公戏曲有许多规矩,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十天前要斋戒独宿。对京剧剧情、角色的透彻理解,对作画的意象发挥写意性的挥洒是十分有益的。

  记者:您画中题款的位置常不拘一格,书法也很特别,气息在草、隶之间,与整幅画一气贯通。书法方面您的兴趣点在哪些地方?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