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希拉·贝歇:我们的摄影其实是一种“过时”的摄影

2017-03-03 08:54:05 

  记者:你和伯恩从五六十年代开始拍摄工业主题,那一时期正好是西方各种艺术运动十分丰富的时候。你们对拍摄方向和方法的确定和当时的艺术大环境有关系吗?比如说波普艺术和极少主义。

  希拉:当时我和伯恩都是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学生。那是一个有趣的时代,尽管大家都没什么钱,也没有什么资助,但学院里的艺术活动非常活跃,同学中也有很多人后来是非常有名的艺术家,像里希特、波尔克。当时这些人其实年龄都比较大了,入学前参加过“二战”或者有其他经历,受过这样那样的专业培训;还有些同学是从东德来的,比如我自己。那真是整整一代人。

  不过我和伯恩并没有受到当时那些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其实是置身其外的。那个时期流行抽象,在波普艺术出现之前,大家基本上都在搞抽象艺术,我们这种现实主义的作品不受欢迎。

   记者 :当时你是怎么从东德到西德的杜塞尔多夫学习的?

  希拉:这个故事说来话长。我妈妈当时被人怀疑是间谍,听到消息后,她就带着我和两个姐姐从东柏林逃到了汉堡。我在汉堡找到一份航拍摄影师的工作,每天拍这个在战争中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城市。后来,一个曾在波茨坦和我一起跟随艾希格林学习的女朋友先到了杜塞尔多夫,她写信让我赶紧过去,说有一个拍广告的工作机会。对我来说,那确实是一份好工作,收入也很好,但两年后我还是放弃它了,因为我觉得这不会是我将来的事业。我跑到杜塞尔多夫学院申请入学,当时学校里没有摄影系,老师开始并不想接收我,后来才改变主意。我到处听课,也继续拍照,不过我从没想过要成为一个画家。

  希拉·贝歇:我们的摄影其实是一种“过时”的摄影

  希拉·贝歇

   记者 :你和伯恩从1959年开始拍摄工业建筑,等到了70、80年代,90年代,欧洲的工业环境在不断变化,你们的拍摄理念和记录方法有没有随之改变过?

  希拉:工业环境的变化也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二战”后德国就有一些煤钢联营的大企业开始从老工业区迁往重要的港口城市,但老工业区并没有马上死去,直到70年代还非常有活力。像伯恩的家乡比较小,企业也都比较小型,像矿山、冶炼厂、高炉等设备都比较旧,更早开始变化、消失,伯恩就说我们现在必须要用镜头拍摄下来,做一种记录,问我要不要一起来做这个工作。我们去英国南威尔士拍摄过,那里和鲁尔一样,也是一个工业密集的地区,有些设备竟是19世纪60年代建造的,但坚固耐用,就一直还在使用。其实在整个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不是以追求外观的美好作为目标,而是追求功能。

  至于说拍摄理念,我们从一开始就试着要尽量拍出19世纪那些照片的感觉,基本上都是画面的尺幅很大,光线很柔和,坚持使用黑白摄影,因此很多人会觉得我们的照片很过时。这个选择,跟我们想要达到的拍摄效果也有关系,因为工业建筑都特别高大,拍的时候尽量要让建筑在画面当中保持垂直性。大尺幅的底片也可以拍出所有的细节,在照片上面,甚至每一个螺丝钉都是肉眼可以辨别出来的。我们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希拉·贝歇:我们的摄影其实是一种“过时”的摄影

  工作中的伯恩 ·贝歇

   记者 :你和伯恩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出现的。在这几十年里,你们一直是一起旅行的吗?实地拍摄的时候,有没有分工?

  希拉:我们并不总是在一起。一般来说,长途旅行一起去,但平时有些拍摄就是两个人分开进行了。我们住在鲁尔工业区的时候,可能有一个人要在阴天出去拍摄,另一个人则需要待在暗室里冲照片。有一次在纽约拍水塔,是我一个人上去的,因为那个水塔上面有个大屋顶,上面有人守卫,如果男的爬上去,人家可能会开枪,所以只能是伯恩在远处拍,我独自带着相机爬到上面去拍细节。而有些事情又必须让伯恩自己去做,比如在德国拍矿山的时候,他们有避讳,说如果女人进到矿里就会带来霉运,我就不能去。

  但两个人一起拍摄的时候可以互相帮助。很多地方去拍摄时需要提前申请许可,到了厂矿里,给你自由活动的时间也特别少。我和伯恩各自有一套相机,遇到被限制的情况时,为了尽可能利用时间,总是两个人分开拍摄。在德国,一些小的金属冶炼厂或者矿山很难获准进入,法国和美国也是,但在英国就相对简单一些,可能英国人比较喜欢我们去拍摄。

   记者 :在谈论你们作品的时候,人们总是冠以各种艺术概念,比如直接摄影、纪实摄影、新客观主义、类型摄影……你自己怎么看?

  希拉:前面说过,我们的摄影其实是一种“过时”的摄影,用那种大画幅相机,包括后来我们在杜塞尔多夫教的学生也都用大画幅。这种属于19世纪的摄影方式非常珍贵,可以精确地重现对象。但在我们那个时代,流行的是新闻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界更多人追求成为媒体摄影师,为画报或者报纸工作,他们觉得这样才是比较伟大的职业。

  我觉得,“类型摄影”对我们来说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定义,也是我自己最先提出来的——当然,这一体系从前就有,但主要是在自然学、生物学领域使用,比如研究特定的动物或对植物进行分类。但对我和伯恩来说,“类型摄影”是我们找到的一种表达结构或者说语法:我们长期研究重工业这个主题,总是拍摄相似的物体,强调可调节性和精确性,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归类,形成越来越多的细分,得到不同的组和不同的现象,比如一开始设定的主题是“水塔”,慢慢会变成“顶上有球状物的水塔”或者“细柱型的水塔”。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