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中国经验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普遍的关注,有关文学湘军的研究也只是断断续续的有过一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而把中国经验和文学湘军这两者关联起来,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研究的就更少了。”3 月 27 日上午,由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聂茂历经十二年编写的《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系列丛书在长沙首发,并举行了融媒体推广会。
《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系列丛书共 7 本,约300万字,分别是《人民文学:道路选择与价值承载》《家国情怀:个人言说与集体救赎》《民族作家:文化认同与生命寻根》《湘军点将:世界视野与湖湘气派》《政治叙事:灵魂拷问与精神重建》《70写作:意境闳阔与韵味悠长》《诗性解蔽:此岸烛照与彼岸原乡》。这 7 部专著立足于国内外最新学术前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对世界视野下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精神资源、叙事模式与创作风格,中华优秀文化的赓续与传承、家国情怀、人民文学与文学湘军的深刻关联,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文学湘军的文化记忆、文本特征、审美态势及其创作成就、困境与突围等,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细致的总结、阐释、评论和分析,回答了伴随经济崛起的中国作家应当以怎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书写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等重大命题,该书系对于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文学批评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前瞻性,对中国新时期的文学、特别是湖南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具有较强的史料性和警示性。
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雷达在评论中指出,此书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全球化视野下,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对文学湘军的影响这一价值目标,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学、文艺学和传播学等多种方法,全面概括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湘军的总体特征和价值规律,探索应该怎样认识和表现颇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及时代意义,为文化自信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建立健康有序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是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文学湘军研究的新收获。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长安认为,与作家进行深度沟通与直面对话是文学评论的重要特点。聂茂的这本著作摒弃了视文本为零碎个案的狭隘视野把作家创作心理、作品形成机制、读者审美接受融为一体突显了作者的理想之光、理论情趣和学术素养。作者秉持客观公允的学术立场审视新时期以来文学湘军中的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以犀利的分析指陈创作的缺失,由此及彼,窥一斑而知全貌湖南作家的创作也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中国作家的文化镜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