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书、听讲座、学国学、做手工……家门口的社区书屋,让很多杭州居民感到亲切贴心。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进浙江杭州多家凤翮筑梦书屋,看到筑梦书屋成为当地居民乐于光临的文化场所,一批热心推广全民阅读的筑梦人,以书屋为媒,积极播撒公益种子,助力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
建在城中村的社区书屋
位于杭州市骆家庄文化礼堂的凤翮筑梦书屋,是一家建于城中村的社区书屋。记者在这个3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看到,VR图书、AR体验、3D打印机、体感游戏机、智能机器人、无土栽培机等尽在其中。木质的浅色系书架、生机盎然的绿植、更新及时的电子阅报屏、贴满公益活动的文化墙,以及分类规整的2000多册图书……可见打造者对书屋功能有多种期待。
2016年12月,杭州市西湖区文广新局、骆家庄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骆家庄凤翮筑梦书屋,是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广阅读事业的首家书屋。
骆家庄凤翮筑梦书屋管理员周凯歌告诉记者,从体验式阅读、沉浸式阅读到共享式阅读,书屋不仅是附近居民的公共阅读场所,也是周边学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小队活动的首选场地。
记者翻开骆家庄凤翮筑梦书屋的留言簿看到,上面留下了不少社区居民的声音。一个名叫黄天与的小读者写道:“其他书屋有的这家书屋都有,其他书屋没有的这家书屋还有。玩得真开心!”另一位署名兜兜妈妈的读者留言说:“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骆家庄凤翮筑梦书屋如此,蒋村凤翮筑梦书屋也是如此。位于杭州市蒋村十字港·阅读基地的凤翮筑梦书屋,同样是一家城中村社区书屋。屋外绿树环绕草地茵茵,屋内江南韵味浓郁。正在书屋内看书的孕妇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就在附近,闲时经常过来看书,这里安静、书多,工作人员也很贴心。
蒋村凤翮筑梦书屋管理员胥海平向记者介绍,除传统阅览室外,书屋还设置电子阅报屏,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10余种当天报纸,是社区老人们的“最爱”。记者看到,每家书屋“标配”的党建、团建专栏,党史文献阅览、政府政务书刊等内容,使书屋的内涵十分丰富。
“你看,这是5月4日至5月26日的活动表。共读一本书、手绘彩陶、与国粹竞技、解压游戏、趣味剪纸、石头彩绘、观看电影……每项活动都是根据居民需要而设计。”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周杰指着墙上的活动接龙表对记者说。看得出,书屋的公益活动受到社区居民欢迎,给周杰他们也带来不少满足和快乐。
社区书屋不只有阅读功能
在凤翮筑梦书屋这个文化交流平台,你可以和社区居民分享家中闲置的图书,也可以寻求租借;可以与他人共读一本好书,也可以参与线下的读书分享;可以在书屋发布技能交换需求,也可以在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中成为各种“达人”。
以书为媒,让凤翮筑梦书屋变身公共文化平台,受到了居住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社区居民欢迎。
杭州市吉鸿社区凤翮筑梦书屋管理员俞丽芬,就是吉鸿社区的居民。当天,她正在组织社区居民学做寿司,一群妈妈领着自己的宝宝做得正欢。俞丽芬告诉记者,书屋丰富的图书和活动让不少孩子放下手机和平板电脑。每当有家长对此表示感谢时,她更加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
据俞丽芬介绍,书屋有图书千种,尽管位于六楼,但是来借书、还书的居民还是不少。“吉鸿社区很大,每个月我至少要举办10场公益活动。比如,节假日组织防诈骗、防溺水讲座,居民反映特别实用。组织美食体验,不少居民会主动拿来家里的电饭锅、电磁炉现场制作,供大家品尝。住在社区里的医生,会主动帮助邻里免费量血压、测血糖……下一步,我想把书法课堂做起来,让孩子们除了阅读,还能有其他的文化体验。”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聚拢社区居民的黏合剂。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法书认为,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的内容输出,需要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社区居民有了认同感、归属感,便会凝聚起阅读追梦的力量。
一群热心全民阅读的筑梦者
其实像杨法书、周凯歌、周杰、俞丽芬这样的凤翮人,在杭州有八九十位。随着凤翮筑梦书屋在浙江、青海、贵州、内蒙古、安徽、山东、北京等全国15个省(区、市)的设立,全国有近300位凤翮人在为实现梦想努力着,这一梦想就是以公益活动为抓手,让社区书屋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阵地。
采访中,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斌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张照片:在济南的一家凤翮筑梦书屋里,一群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读书让他们发自肺腑地快乐。
“这就是阅读撒下的种子啊!”在徐斌看来,书屋不仅有书,还可以有梦想、有故事,“筑梦书屋是什么?可以是茶馆,邻居们侃侃大山,吹吹‘想当年’;可以是课堂,邻居们谈谈自家孩子的成长,说说自己的爱好;可以是舞台,邻居们晒晒自己的技能,展示自己的厨艺,写个字画个画。”
“全民阅读不是喊口号,而是要真正做实、做活。现在社区书屋不少,但是不少处于闲置状态,书籍陈旧、更新缓慢,开放时间和上班时间一致,导致许多社区书屋处于关门状态。让社区书屋打开大门、点亮灯光、有人服务,这便是凤翮筑梦书屋的运作模式。”凤翮筑梦书屋创始人、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勇的话,道出了凤翮筑梦书屋走进社区的初衷。
全民阅读是事业也是信仰
这是一群筑梦人,一群把推广全民阅读作为人生理想的筑梦人。刘勇认为,以公益力量培育社区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社区书屋大有可为。目前全国有10万个社区,尽快建设更多的凤翮筑梦书屋是凤翮人奋斗的理想。
可是,做社区书屋就要投入,特别是公益活动不能与“钱”字沾边。怎么解决凤翮筑梦书屋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怎么让社区居民理解公益事业需要有人做?怎么建立社区书屋运营的长效机制?怎么区分做公益与做企业的不同?记者的问题,也是刘勇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骆家庄凤翮筑梦书屋由骆家庄股份经济合作社免费提供场地,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入资金设备运营。目前,该书屋获得文化家园、智慧社区、青少年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诸多荣誉,吸引了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我希望骆家庄凤翮筑梦书屋的运营模式得以复制。”刘勇坦诚道。
记者了解到,尽管不用支付场地租金,全国300多家凤翮筑梦书屋的形象设计、图书采购配送、文化产品配置以及服务管理等费用支出,几年间也让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入了4000多万元。
“我们的资金有限,有时真的感到太累了、压力太大了。可是一想到被居民需要,我们又一次次咬牙坚持了下来。”刘勇说。
“还有比我更‘傻’的人在做这样的‘傻事’吗?”提及当初加盟凤翮,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风谦如是说。退伍军官林风谦是一位公益阅读推广人,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刘勇和他的团队。当得知刘勇和他一样痴迷于推广社区全民阅读,林风谦毅然加入了凤翮人的队伍。在林风谦看来,全民阅读需要凤翮筑梦书屋这样的细胞和血液。
“远展骥足,高挥凤翮。”推广阅读是凤翮人的一项事业,更是一种信仰。在凤翮,公司没有公车,员工办事用的是私家车。有房地产商要给公司捐赠一辆车用于公务,刘勇告诉他,不如把钱用在社区书屋建设上,结果100万元买车款捐建了5家凤翮筑梦书屋……
有凤来仪,非梧不栖。凤翮的尽善无我也感召了一大批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头衔:“阅读推广人”“小小图书管理员”“领读妈妈”“科普达人”……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就是希望探寻出社区书屋推广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
凤翮筑梦书屋的运营模式得到不少地方主管部门的认同。目前,每年有上万场各类文化小活动来自全国300多家凤翮筑梦书屋。这些小小的书屋犹如活跃在城市社区的“文化种子”,使闲置的场地变身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使活跃在这一平台上的社区居民心贴得更近。
“未来,凤翮还将在国内陆续开设800多家公益社区书屋。到2022年,争取在全国开出5000家社区书屋,希望凤翮筑梦书屋模式能够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刘勇表示。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