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长篇报告文学《天路淮军》淮安首发

2019-06-17 15:04:30 中国江苏网 

长篇报告文学《天路淮军》淮安首发

《天路淮军》在淮安正式首发。(王宛璐 摄)

“那条路上,他们把人间所有的苦都吃尽了……”这是一段淮安籍老兵在天山奋战的青春岁月,这是一幅人民英雄为人民的“群像谱”,这是一首值得被传扬的时代赞歌。16日下午,长篇报告文学《天路淮军》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江苏淮安举行。

859名淮兵将最好的青春献给天山

三个月没有一两油,馒头总是“硬疙瘩”,战士脸上的皮退了一层又一层……在海拔三千米的地方修筑一条全长561公里的公路,这是一段怎样的岁月?淮安籍老兵叶玉昶的讲述将时间指针拨回到50年前。“在高原修路就是个时间赛跑,当时我们施工三班倒, 一个排进洞干8个小时,打眼、放炮、搬运石碴、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每天的工作量排得满满的。”叶玉昶回忆道,虽说他们是解放军,但当时干的更多是泥瓦工的活,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成了“拦路虎”,雪崩、塌方也无情地夺走了百余位战友的年轻生命。

“我们作为新兵连下到部队,当时都是18-20岁左右,在天山这一干就是十年。”叶玉昶说,他们将最好的青春献给了独库公路。而今,这条路成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战备路、致富路、旅游路、幸福路。叶玉昶和战友们交出了他们用热血和汗水书写的“答卷”,也将天山精神带回了家乡淮安。他说:“我特别感谢两位作者把我们淮安859名老兵在新疆天山浴血奋战,尘封了五十年的故事挖掘出来,也让在天山独库公路建设中献身的烈士和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天山精神得以纪录和传承。”

这是一部人民英雄为人民的“群像谱”

“今天见到这些老兵,我真是特别激动。1979年,我作为基建工程兵新闻干事就到过天山,去采访过!”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研讨会上动情地说:“李斌奎的《天山深处的“大兵”》曾影响了我们一代人。在天山上,我看到在寒冷的气候中,出操的战士们用跑步来克服寒冷,精神抖擞地迎接初升的太阳。在《天路淮军》中,我看到了859名淮安兵的英雄群谱,看到了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

何建明说,这支部队曾经不为人知,但这本书将尘封的历史翻开,让时代的英雄不被忘却。“这是一支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队伍,这是一部反映时代的英雄赞歌,这是一幅人民英雄为人民的群像谱,这是一部闪耀着共产党人初心光芒的作品。” 何建明对于《天路淮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书中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老兵们的动情讲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模样,也给予当代人丰厚地精神食粮。

“抢救式”采访报道让历史不被遗忘

“半个世纪前的一天,一个县有800多名战士同一天入伍,同在一个团当兵。他们共同奔赴边疆,首战内蒙,转战冀鄂,十年决战天山,用生命和热血抒写了一段人间奇迹。”淮安市淮安区作家协会主席于兆文作为《天路淮军》第一作者,讲述了该书创作的心路历程。“2017年8月,我的老师余滔和企业家黄学洪先生赴新疆天山考察,发现了四名淮安籍烈士长眠在独库公路乔尔玛烈士陵园,回到淮安后,他们在找寻烈士家属过程中了解到,当时共有八百多名淮军参与六天山公路的修建。”于兆文说,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决定走上寻访之路,以文字还原那段被遗忘的岁月。

随后的半年时间,于兆文一行去天山,去军队,去城市,去农村,寻访当年的老兵和战友,共采访了150余名老兵。“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这支队伍有859名战士,目前在世的约600多人,平均年龄70岁左右。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场抢救性的采访创作,如果再过20年,这段历史也许就无法再被挖掘。”于兆文告诉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记不得多少次,老兵回忆往事痛哭流涕,他们也跟着落泪。老兵们拉着他们的手,发自肺腑地述说对这本书的期待。于兆文说:“五十年了,没有人走近他们,没有人提起他们,他们选择的是沉默,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的精神被记住,被传承。”

半个世纪前,淮军在天山修筑了独库公路,也为当代人在精神上修了一条路。“八百淮军”的英雄壮举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力量所在,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据悉,长篇报告文学《天路淮军》全篇24万字,系江苏省作家协会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