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创作评谭杂志评刊暨研讨会”在江西省文联三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创作评谭杂志特约主编张国功主持,来自省内外十几所高校及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江西省文联叶青主席莅临会议并发表讲话。
叶青回顾了刊物自1988年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刊物自2015年第四期改版为纯文艺评论刊物后的新面貌,尤其是南昌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国功担任特约主编的目前已出刊的这三期的设想及外界反响。他指出,刊物虽然经费有限,但一直在尝试着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希望能办成一份跨艺术门类的、有分量、有特色的杂志。目前刊物力量不足,策划不够,推出江西作家不多或分量不够,刊物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他欢迎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特约主编张国功介绍了杂志目前的栏目安排和想法。他希望把杂志办得有品格,有影响,能走出去,并希望杂志明年能扩版。目前64个页码,对于一本文艺评论刊物来说过于单薄。与会专家不少是创作评谭杂志的作者或栏目主持,他们对此也有同感。大家一致认为刊物目前定位很好,建议既不要迷信C刊,也不要完全排斥C刊。浙江师大徐勇教授主持的“视点”栏目,获得评价颇高。他说建立作者群是办好刊物的关键问题,借鉴国内一流刊物的经验,可以立足于国内排名前20名的高校博士,开设诸如“博士论坛”这样的专栏,一直做下去,肯定会出成果,有影响。福建省文学院曾念长研究员说,很多省份没有《创作评谭》这样的刊物,这个阵地很珍贵。他提出以学术的标准做评论,接近作家的创作现场,找到最懂创作的评论家。河南大学刘军(楚些)教授认为,刊物的可读性也很重要,另一方面,可结合本省作家的创作特点,比如江西是一个散文大省,这几年在全国挺有影响,这个要在《创作评谭》上体现出来。南昌大学李洪华教授说,他对《创作评谭》是很有感情的,他的第一篇文章,就发表在这本杂志上。他认为杂志既要立足于江西,又不能局限于江西。刊物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当下语境。不同的评价体系不是对立的,可以兼顾,关键是如何去平衡。作者群的构建,首先得依靠本省的评论力量,再往外辐射。其次是名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再就是名家的友情出演。南昌大学沈鲁教授指出,《创作评谭》以前太强调江西特色。应该在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后,再做江西的,效果会更好,如《扬子江评论》,现在谁还认为他是一个地方上的刊物呢。九江学院龚祝义教授建议多约博导和硕导写文章,培养自己的忠实作者与读者。宜春学院李建军教授提出了两个结合,即:文学性和市场性结合,学术性和公益性结合。刊物要有史料价值。
与会专家还对刊物的栏目设置及一些细节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江西师大江腊生教授指出有几个栏目有交叉,反而凸显不出特色。可以做些整合。几大板块之间要留有较大空间。南京审计大学王军教授和南昌大学沈鲁教授建议增加酷评栏目。江西财经大学周明鹃教授说,刊物理论分量还要适当加强,要争取每期发一篇大文章,这是一本刊物的定海神针。赣南师范大学钟俊昆教授指出,办刊要有顶层设计,要争取冲进核心期刊和C刊方阵,刊物风格要有持续性,以前的“赣派批评”栏目很好,现在没有了。江西师大詹冬华教授除了指出应该打造的重点栏目,还慷慨地拿出策划好的10个选题给刊物选用。江西省社科院袁演研究员建议增加名家评论和文学信息栏目。宜春学院李建军教授希望这样的评刊会能每年开一次,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跟各高校或研究机构合办。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