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记录新诗百年 赓续五四精神
嘉 宾: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 谢冕(中)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 李红雨(右)
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赵新乐(左)
百年之前,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五四运动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也开启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新诗出现。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上一个新诗百年终点和下一个百年的起点上,唯有认真回顾,才能更好出发。
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联合中国诗歌学会发起、主持并组织实施的《中国新诗总论》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六卷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对中国新诗百年理论的一次最全面、最完整的总结,成为新诗百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学术成果,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27日,《中国新诗总论》总主编谢冕与主要统筹人李红雨做客“红沙发”系列访谈,围绕中国新诗以及《中国新诗总论》的编选、出版等话题,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分享和交流。
一生只做一件事
虽然是当天下午的最后一场活动,访谈现场的人气却丝毫未减。不少人为了能够近距离看到两位嘉宾,很早就来候场。一位偶然路过的读者,从展板上看到信息后,马上拿起手机通知一同来逛书展的朋友们抓紧时间赶过来。不管是一座难求的内场,还是围了一圈人的外场,所有的喧哗都在谢冕与李红雨二人上台时戛然而止,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都不想错过台上嘉宾的任何一句话。
“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界的泰斗,87岁的谢冕一开讲就说明了自己的初心。
自20世纪50年代从事有关中国新诗的研究以来,谢冕始终关注着中国新诗领域的理论与批评。他介绍,中国新诗的创立,不是先有创作,而是先有理论。在从不成熟慢慢地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新诗的理论价值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谢冕将该丛书的出版意义置于中国近代文学史、思想史和革命史的大背景中加以剖析阐释——在“五四百年”与“新诗百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出版《中国新诗总论》不仅是对新诗百年发展历程的回望和梳理,也是向中国近代诗人和评论家的致敬,更是对老一辈革命者的礼赞。
谢冕洪亮且饱含感情的讲述,将现场观众们的思绪带回到100年前,观众循着新诗的百年轨迹,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了百年新诗与五四精神之间的传承关系。
厚重大书凝心血
谈及《中国新诗总论》的出版缘起和过程,李红雨表示,自新诗兴起以来,各种各样的新诗选本层出不穷,但有关新诗理论系统性归纳总结的“大部头”著作,还没有出版过。在新诗百年的时间节点,《中国新诗总论》的出版意义重大,此书应该由谁来做、怎么去做,是需要郑重考量的问题。
“我们认为由北京大学发起,以谢冕老师担纲组织专业的团队完成这项任务最为合适。”李红雨说。回顾新诗百年的演进历程,北京大学不仅是新诗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有一批长期致力于此项研究的优秀学者,在理论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
谢冕在《中国新诗总论》的后记中这样写道:“选文力求赅备,以不遗漏任何一篇有价值的文献为目的。”为此,他提出了“宽泛的理论批评”这一概念:“我们的理论文选除了传统的文字之外,还包括了精辟的创作谈、创作论、赏析、导读甚至出版告示一类的文字。”
“《中国新诗总论》由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实际发起,这套丛书收录的文章都是经典的,其中一些资料还是首次面世,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和精神财富,对于中国新诗的发展和理论建设,甚至对于经典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当代文化发展的推动,都将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李红雨补充道。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克服了诸多困难后,《中国新诗总论》终于问世。“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完成这部书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谢冕这样说。
近400万字、六卷本的《中国新诗总论》是中国新诗诞生100年来诗歌理论批评文献的总汇,选编了包括自晚清诗界革命以降,五四新诗革命理论的草创及其沿革,直抵本世纪最近十数年间中国新诗学的变革、发展的文献史料,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外诗歌互译的理论探索及其成就。“据我所知,以巨大篇幅系统整理(新诗理论)的工程,我们做的可能是史无前例的。”谢冕的语气中既有自豪感,更有责任感。
为出版社打100分
《中国新诗总论》作为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献礼书目,从2015年启动到2019年5月出版,凝聚了编写组专家学者的辛勤付出,也凝聚了出版社每一位编辑夜以继日的努力。
“我给他们(出版社)打100分!”谢冕的话音未落,全场掌声四起。“为一套书的编辑、装帧和校对打满分,对于我来说很冒险。但这次我愿意冒这个险!”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谢冕发出如此赞叹?原来,谢冕在做这套书时提了两点要求,一是《中国新诗总论》的装帧和封面要与他之前领衔编纂出版的《中国新诗总系》风格保持一致,但同时又要有所创新。二是封面颜色要求是浅绿色,谢冕将之形容为“青春绿”,代表着“五四”的精神内质。
“责编陈文军很有悟性,一下子就听懂了我的要求,当我看到书的时候,对色彩、字体、纸张都很满意,我挑不出毛病来!”谢冕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伴随着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杨立国走到了台前,他表示,能出版一部如《中国新诗总论》这样让诗歌研究者满意的作品,是出版人也是出版社的骄傲。
现场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一位读者自告奋勇走上台,代表诗歌爱好者向谢冕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回忆起22年前和老师一起拜访谢冕的场面。“我们离开时已是深夜,没想到当时已是60多岁的谢老师和夫人一直把我们送出来,还反复叮咛回去应该坐哪路公共汽车。”在他心里,这件事的影响已经超过诗歌本身,照耀着他之后的人生道路。
在访谈的最后环节,对于“中国新诗今后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这一话题,谢冕表示,《中国新诗总论》中体现了一个核心思想——“诗言志”,即诗歌要表达人民的志向和愿望。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诗歌的这一伟大传统没有中断,今后的中国新诗依然会秉承着这个传统继续发展下去。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