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傅因为工伤行动不便,但是对于阅读的热爱让他每年都来到上海书展购买书籍。
他连着购买了两本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微笑着说,阅读带给他的快乐是难以言说的。
8月14日,台风过后的申城书香四溢,2019上海书展如期而至。
上午8点50分,等候在上海展览中心大门外的读者排起了长队,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从上海的不同地方来到这里,共享一场阅读的饕餮盛宴。
“一年必须‘约会’一次”
“上海书展就像我的老朋友,我一年必须要来和它“约会”一次,感受一下气氛。”来自徐汇区的读者周小松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第一届上海书展她就参加了。“当时的书很便宜。那时我才二十几岁,非常喜欢看书。”她说,她已经连续7年,书展一开门就进来转转,买点艺术类、建筑类的书。“每次书展我会来好几次,尤其喜欢夜场,慢慢挑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在上海书展上,像周小松这样的读者很多,他们像过节一样来享受这场阅读大餐。在中国出版集团的展位上,一位老读者两只手各拎一袋图书健步如飞,记者一路小跑跟着他来到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展台前,最终瞅准机会采访到他。
这位老读者叫林定,今年69岁,一直从事测量学教学工作。他告诉记者,他虽然从事的是工科行业,但是一直爱好音乐,这次来到上海书展就想购买一些相关的图书。在他看来,上海书展是全国知名的图书展示展销盛会,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阅读要求。他向记者展示了他为自己小孙子购买的练习册和为家人购买的文物类图书,说:“上海书展图书种类多,很多网上买不到的图书有可能在书展上买到,价格也相当实惠。”
在林定看来,上海书展每年都有让他耳目一新的地方,这种耳目一新就在于细节的改变:“我能看到书展每年都在进步,我觉得对于这样一个成熟的书展每次要它有大的创新是不现实的,只有在内核不变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喜欢读者挎着我们的布袋子”
和林定一样的热爱阅读、喜爱上海书展的读者还有很多。记者在上海书展的主题出版展示区遇到了手拄拐杖的读者陈师傅。陈师傅因为工伤行动不便,但是对于阅读的热爱让他每年都来到上海书展购买书籍。他平时生活节俭,记者发现他在结账时拿出的“钱包”是一个褶皱不堪的保鲜袋,还密密麻麻包了好几层,但是他在购买图书时却毫不吝惜,连着购买了两本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他微笑着说,阅读带给他的快乐是难以言说的,“上海书展一年一次,我每次都要在书展上多买点书,充实下自己,要跟得上新时代的步伐。”
和读者一样把上海书展当成朋友的还有书店的老板。位于上海展览中心西一馆一层的杭州晓风书屋的展位,依然还是那么抢眼,人气旺盛。自从上海书展2013年开始邀请国内民营书店参展以来,连续多年,他们从未缺席。“来上海书展是我一年中的一个念想。”书屋创始人朱钰芳告诉记者,上海读者很喜欢书,在上海书展,书屋的图书销售额一直是增长的,而晓风书屋和书有关的文创产品让读者爱不释手。”朱钰芳说,看到一个个读者挎着他们做的布袋子,心里好舒服、好喜欢。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