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锦》 陆春祥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家陆春祥近日新推笔记新说系列《袖中锦》。
陆春祥一直致力于历代经典笔记的阅读和写作。此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他的《字字锦》《笔记中的动物》《笔记的笔记》,均受读者欢迎。其中,《字字锦》《笔记的笔记》4个月内均连续印刷3次。本次《袖中锦》依然由该社精装推出。
陆春祥说,历代笔记大致可分小说故事、历史琐闻、考辨考据三大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重点,但除了一些专业研究者外,大众的关注度依然不够。他认为,在各类笔记中,历朝历代的社会风尚、典章制度、民众疾苦、诗文书画、历史事件,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各类人物,各式宗教,就连那些鬼神精怪故事,也都有言外之意。
比如唐代笔记,基本上淹没在诗歌耀眼的光芒背后。其实,唐代笔记比起魏六朝那些志人志怪的作品,有极大不同,从文学角度看,已经相当成熟。历史琐记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唐代的辉煌,传奇故事文学味道极浓,如电影《聂隐娘》和之前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许多情节就取材于唐传奇;考据辨证类的笔记,也已独立发展成一个大的门类。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博大精深,成了历代笔记难以逾越的高峰。
再比如宋代。那时的文化超前发达,笔记种类繁多。《宋史艺文志》就记载,小说、传记、故事、杂类多达1126部。苏轼的《东坡志林》、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等等都是笔记中的上品。陆春祥说,20年间,《容斋随笔》他系统读过好几次。74卷本的《容斋随笔》,在宋朝就是一部畅销书,而且一畅销就是40年,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鸡毛蒜皮,什么都有。
那些笔记作家用毕生的经历告诫我们: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代笔记里,现实的影子、甚至我们自己的影子也无处不在。陆春祥在《袖中锦》的扉页里这样写着:我读的笔记,只是历代海量笔记中之一粟,但各种碎石和金子,迎面撞击,有时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仍然兴奋,因为里面有“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