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聚焦中外文论话语资源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

2020-11-03 12:29:29 caanets.com
关键词:中外文论 当代文艺理论

2020年10月3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同主办的“阐释·对话·建构”中外文论话语资源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高端学术论坛在线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南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袁军教授等30余位全国文艺学学科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学者立足中国特色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建设,围绕中国传统文论话语资源与中国文艺理论建设、西方文化话语资源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影响、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等文艺理论等主题,在中外文艺理论话语资源的阐释与对话中探讨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问题,探寻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建设的可能性。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袁军教授向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回顾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专业在西方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方面的优良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建设和发展历程,并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共同促进中国文艺理论学科体系的创新与话语体系的创新。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执行院长张晓慧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教授以凡·高的一幅关于“靴”的油画作为例证,讨论了一个阐释学现象问题。阐释学基本逻辑前提是阐释对象的确定性。当我们面对一个对象,要对这个对象做出理解,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别人的时候,阐释是此对象的阐释。如果离开了这个对象,或者阐释的对象发生迁移,阐释不是合法的,也不是有效的。海德格尔的错误在于阐释对象发生了迁移,阐释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是有效的,但阐释凡·高的靴子是无效的。海德格尔对这双靴子的阐释,用心理学的说法是动机,动机和期望完全不同,期望是可以商量的,动机是要达到自己前置目的一种内生力。一旦有了动机,就有了目标,这个目标是自觉的,用心理学表达是指向性目标,进而有了指向性推理,在阐释结果上就与虚假相关。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南帆教授讨论了四个重大文学理论问题:文学理论与文化结构问题、现代性与文学理论问题、审美传统与文学理论问题、文学传统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问题。他提出,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多种因素之间相互的紧张关系,文学理论体系并不是追求一个庞大的体量规模,也不是制造一个许多概念装饰出来的理论躯壳。文学理论体系追求的是强大的整体的阐释能力,阐释的对象不仅包含文学,也包含文化,同时还涉及主体与社会历史的广泛内容。我们只有将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纳入视野,文学理论体系才能成为一个充满辩证精神的活体。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李建盛教授担任主旨发言环节的主持人。

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理论建构应该和大学的学科改革、学科建制结合起来,形成新阶段的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范畴和学术范式。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提出,非自主性、非体系化的文学理论应该成为文学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回顾了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及中国美学近40年来的命运,揭示了美学和启蒙之间的密切关系。今天的美学应该承担专业任务,学科任务,美学家应该是一个职业的学问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一川教授认为,考察中国文艺美学传统,需要同中国文化观念体系结合起来。中华文化基因是在漫长历史变迁过程中历时地逐层累积即层累而成的,而对当代人而言又是在共时空间中同时呈现即共现的,从而需要从层累与共现两方面加以探讨。吉林大学文学院张福贵教授提出了三个重要问题:关于理论热潮及其价值问题,关于理论的走向和终极境界问题,关于理论阐释和文学实践问题。广州大学文学院陶东风教授做了一个个案研究,主要涉及武汉疫情叙事,分析了人们在讲述武汉抗疫故事时使用的叙述模式,以及这些叙事模式的特征效果,历史渊源和叙事伦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陈剑澜教授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为例,提出以西释中与以今释古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研究范式,这里边的中西问题,很多时候是古今问题,就是所谓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张跣教授担任主题发言第一场主持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国华教授对当今文学理论的一些症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文学及其理论的一种期待和设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李春青教授对文学阐释学进行论证,同时也指出文学理论和启蒙之间的关系。山东大学文学院谭好哲教授从主体性视角对当代文论的主体性问题做论述,区分了三种主体,并且分别对三种主体对应的话语形态进行了深入讨论。深圳大学文学院高建平教授从文化自信角度谈了自信和创新,并强调了文学理论的理论品格以及它的创造性。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王杰教授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形成和建构起了全新的审美关系,在这种新的审美关系的基础上,当代文化正在孕育和发展起一套复杂而有效的新的审美制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韩振华副教授担任主题发言第二场主持人。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炎秋教授阐述了言、象、意之间的复杂关系。四川大学文学院金惠敏教授在中西方交互关系中,重新思考了20世纪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一重大问题。武汉大学文学院李建中教授从阐释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讲中国文论的兼性阐释,并提出阐释学的中国化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张晶教授阐述了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认为在古代文论或古典美学方面,可以把整个研究范式加以提升或者是转换。主题发言第三场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李建盛教授主持。

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外文论话语的激发和滋养。一百多年来迭代而出的中国文理论流派、理论家,是在古与今、中与外的理论张力中通过阐释、对话建构了富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话语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建设与发展之路径,以期共同在此一方向上用思,促进学术交流,让文艺理论在这块土地上深耕。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