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 > 课堂 >

南宋团扇叫《高士临眺图》

2022-12-09 10:04:27 
丛涛:欢迎各位观众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我们今天这个活动主要是配合楼上正在展出的“明月松间照”的展览,今天很有幸我们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副院长黄小峰老师;还有当代的著名画家,版画系毕业,油画成名,但是书法写的特别好,古琴也特别精彩,彭斯老师;还有著名的画家,当然也是收藏家,近现代收藏名人学者手札翰墨的著名收藏家赵胥;我本人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研究晚清民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博士研究生,我叫丛涛,感谢。

我们今天是一个座谈的形式,主要以在座的我们几个人,配合着一会儿会播放的PPT聊具体的作品,当然在座的观众如果大家对哪幅作品感兴趣,或者是对每位老师聊的话题感兴趣,可以随时举手提问,我们是一个开放式的聊天,大家不用太拘谨,可以现场进行交流 ,下面就切入正题。

我们这个起了一个名字叫“画中松与画外松”,当然一方面主要以楼上正在展出的作品里边的“松”这样一个题材,它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以及它的具体的画法等等这些方面。当然还有画外“松”它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符号,它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它在某个具体的语境里边有哪些寓意?之前尹老师还提出一个说法叫做“隐画”,有一些画里面它可能会以松树的题材出现,可能有一些特定的内涵,要在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文本语境里去解读它才有效。

所以我们今天可能会有很多针对作品里的松树衍生出来的内容,正式进入。

南宋 佚名 《高士临眺图》

首先第一张是我们楼上正在展出的,南宋的一个团扇叫《高士临眺图》,这个应该是黄老师比较在行。

黄小峰:这个我就接着说,我不知道在场的各位有看了展览吗?如果有相当一部分没看过,我觉得还是比较好,为什么呢?我希望待会儿我们四人帮对谈以后,大家如果再去看的话,会不会有一些不一样。因为刚才丛涛也讲到了我们今天主要是丛涛的策划,把我们四个人,我们有两个重要艺术家。所以我想这次的一个基本想法,包括和李超我们一起聊过以后,实际上想法是非常简单,就是说诸位为什么要到松美术馆来看“松”。

打个比方,那么你们是光在外头看松不进来吗?你肯定要进来,看里头跟松有关的展览,当然可能确实有很多人不进来,他就在外边看松树199棵数完了走了,所以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大家如果进这个美术馆,你如果看“明月松间照”这个展览该怎么看?这实际上是当时李超抛出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该怎么来看这个东西。

实际上我也不清楚,因为看画这个东西,我虽然在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也一直美术史的课,在座的也有我的学生,但是看画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我想在座两位艺术家应该是非常清楚,不光是画画画的很私人化,看画也是一样,所以今天我想我们四个人对谈,实际上可以说我们四个人如果能交谈出一些火花,能够对这些画以后的观看有好处,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所以大家不要把我们四个人讲的当成好像是看画就应该这么看,不一定。我想说的这只是我们看画的方式。所以待会儿展示这个PPT,我们也是选了一些我们感兴趣的这里面的藏品,在座的各位你们去看,你们可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就从这张画开始,这是我们刚才从他讲的第一张画一个团扇,所以实际上我不知道大家看这个画会有什么感觉,我先讲讲我的看法。

比如说我看这张画我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团扇,团扇大家如果你想象一下,它当时怎么用,就是现在这么用的,它中间是一个有扇骨的,就是一把扇子。如果有个扇子的话,你就要想象一下这个扇子中间有一个扇骨,它就会非常天然的把这个画一分为二,分成两个部分,我想这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看这种扇画的方式。但如果分成两个部分,就会发现它有两个构图,两个构图就有两个侧重,两边的构图它就会有对比,比如说我就注意到了它左边这个松树,松树底下有一个亭子,然后有人,旁边有仕女,这是一组。

 

然后对面是一组跟它相呼应的,你会看见它这个画面有一个很强烈的“动态感”,那个松树是那样的,然后它对面的那棵树,好像长着白白的果子,这样的话我就会突然想到这是不是一种比如说关于男性女性的暗示,打个比方。

因为我们知道团扇,首先要讲这是一个宋代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尤其是南宋的一些山水画,我发现它比较接近于南宋宫廷的风格,比如说麸皮屯、石头。所以最后带来一个问题,这个扇子到底是给男人用的,还是给女人用的。我们在宋代的绘画里会看见很多画一看就是给女人用的,比如说画一个女性和一只狗在玩耍、游戏。这个是不是给男人用的,所以这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再讨论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如果是扇子里有性别关系,那么这棵松树,不就是松树和高士嘛。

所以我觉得我们看画的时候就要看画面里头这种逻辑关系。比如说这个亭子里边的小人,他在干什么,如果仔细看的话,我倾向于认为他在看书,亭子里头有人在看书,那么如果是看书的话,这是一个在宋代刚刚开始出现的题材,就是“读书图”。但是在元代以后就变得非常的流行,但是这个读书就很有趣,读书是一种休闲生活。

那么如果说这是一个南宋宫廷的扇子,这里边就可以反映出很多特别有趣的问题,比如说它如果是给男性用的,是给皇帝用的吗?还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还是什么样的。所以这里边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我觉得看画的意义就在于这个地方,因为看古代的画,它总会对我们今天的人理解今天的世界抛出一些问题。比如说我这张画就抛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男人用的女人用的,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个跟绘画的性别有关,跟绘画的使用有关。我不知道丛涛你怎么看这张画。

丛涛:因为首先黄老师说它是一个宋代的宫廷风格,可能我觉得接近于马远那一路的宫廷风格,我看这个松树的第一反映就是,因为画史记载说,马远喜欢画拖枝的梅花,这个松树其实画法跟梅花挺像的,也是横枝,这个是不是中国人对于松树的审美,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形成了,或者更早。

 

中国人其实对于这种比较健康的形象并不是特别喜欢,没有味道。比如说我们都说松树,其实我们看松美术馆的院子里,所有松树没有一棵是成材的笔直的松树。所以我们就喜欢这种长的特别倚斜的,然后怪异的,其实不成才的松树。

中国人这个审美,比如像林和靖“梅妻鹤子”,讲梅花也是这样,我们喜欢那种干枝的,特别病态的审美。我们喜欢的动物也是,最开始《簪花仕女图》里边出现的狮子狗,一看就是侏儒犬,肯定不是健康的,我们喜欢的鱼也都是这种。

所以这个审美是不是应该在宋代就已经很典型的形成,这样大家才认为它有一个文人的趣味,它有一个非常态。所以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这个可能就是马远他们这个时代宫廷的审美,跟士大夫的审美其实还是比较接近的,他们都喜欢这种有文人趣味的,然后造型比较奇特的,当然谈到造型,还是艺术家更有发言权。

赵胥:其实我刚才看这张画的时候,我比较好奇一件事,就是在画面中间有一个Z字形的栏杆,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水榭前边这个水是在半山处还是在平地上,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在画面左上角的时候,只是有一个山的轮廓,一渲染就过来了,当时代表一个远山,那么站在这个栏杆往下看的时候,这是不是应该是一个山涧或者是一个山谷呢,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刚才你说右下角这棵树,最开始我也注意到了。

黄小峰:这是什么树?

赵胥:我猜不出来是什么树,这个等会儿问问彭斯,他对植物可能比较了解。但是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棵树树干的画法,包括树枝的画法实际上是一致的。只有叶子不同,如果你把对面右下角这个树的白色的果子弄掉,可能看起来和松树也挺像的。所以在当时的画来说,还是应该有一定的程式和规范去画这些松树。因为我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我是抛出两个问题来问一问。

丛涛:彭斯,这是什么树?

彭斯:我是接着抛吗?

丛涛:你先解决。

彭斯:我敢肯定反正那几个白点肯定不是油画颜料朵儿的。

丛涛:不是果子,要是花呢?

彭斯:我刚看的时候一直在琢磨,他为什么要用这个白颜色?实际上在画里边,我们作为画家他有时候会去讲用白色在画面的一部分去把它提出来,实际上是考虑到当时那一块,可能会画的有点儿紧,会有这个情况。就是这个东西画得紧,我拿白的去破一下,但是至于我破的这个白色它是不太关注的,它就是一种结构上的感觉,或者这个地方要虚一点,不要让它太实,但是这个很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果子还是什么,这个不太重要,刚才黄老师讲到说甚至还有可能是女性的象征,或者那边松树是男性的象征。假如说我在宋代我画这样的画的时候,我会怎么想?我就把我自己放到那儿,我的感觉可能还是从画画本身来讲,这个地方我画的稍微死了一点,我给它松一松,有这个可能,从我个人来源讲有这种可能,有这种体会。

黄小峰:我觉得刚才彭斯说的就是点出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说大家如果注意听我刚才对这个画的解读,倾向于我认为什么都是有意义的。彭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认为不见得每一个图像不是说没意义,就是说有画家的主观的意图,有可能只是为了技术的考虑。

但是有时候我看画,我认为画面是有一个视觉逻辑,他画一个什么东西,怎么安排这个景物,他是有意图的。所以这里面如果你仔细想一下,就会涉及到我们解读艺术品的两种非常大的问题,所以这两个方向实际上都是可以再讨论,也是有意义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