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 > 国画家 >

周锡和书画作品欣赏

2025-11-14 10:31:08  环球美术网专稿


翰墨人生  拳拳情怀
——记农民书画家周锡和及其乡村书画艺术馆
 
文/郭中柱

长兴县李家巷镇计家浜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上,一处门楣上悬挂着“周锡和书画艺术馆”的匾额。室内,宽敞明亮的约八十平米的开间内,排布整齐的玻璃展柜,陈展着数十幅精致的书画作品。村办书画艺术馆,以供村民和远近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和学习,目前在省内外尚属鲜见。
 
该书画艺术馆的发起人、作品无偿提供者,正是该村年届八旬的老共产党员、浙北知名农民书画家周锡和先生。
 
计家浜村是闻名遐迩的美丽乡村。近年来,该村在村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该村充分挖掘乡贤资源,振兴乡村文化。而农民书画家周锡和,正是该村有艺术造诣的乡贤,“周锡和书画艺术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支持下2020年11月6日顺利开馆。
 
笔者曾参加四年前该艺术馆的开馆仪式。当时的一幕幕情景重现眼前——
 
开馆的当天上午,李家巷镇计家浜村文化礼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镇领导,村干部,镇成校代表及石城书画社成员,县内外著名文化人士、书画界同仁和当地群众数十人欢聚一堂,庆祝该村及李家巷镇的一件文化盛事——周锡和书画艺术舘开馆。
 
农民书画家开办乡村书画艺术馆,这是一件新鲜事。镇、村领导和县、镇文化团体负责人分别致辞予以祝贺。
 
简短而不失隆重的开馆仪式结束后,前来参会的领导和群众走进了周锡和书画艺术馆。参观者看到,该艺术馆展出周先生30余件书画作品和临摹作品。此外还有周先生的学历证书、获奖证书、介绍其艺术作品的报刊,及较珍贵的其16岁时的习作2幅。展出的一幅幅字画,都凝聚着周先生的艺术心血,体现其卓越不凡的艺术创造力。
 
湖州日报、长兴电视台、长兴报都有记者到场采访、拍摄,事后都作了新闻报道。
 
为了解该艺术馆开馆以来的展览情况,进一步了解农民书画家周锡和其人其事,在该艺术馆开馆四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周先生。   
 
“家乡为我建了艺术馆,使我的书画作品得以在艺术馆展出,让乡亲们多一个散心与聚会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艺术魅力,也是我美好的心愿!”周锡和先生如是说,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笔者通过当日直接采访周先生和此前侧面走访有关熟悉周先生的领导和人士,从中了解了周先生的从艺人生及其以书画艺术报效社会的理想抱负——
 
“我1944年出生无锡,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中学阶段受良师影响,对传统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并日常练习。196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班。求学期间,曾师从国画老师陈冰心先生、书法老师张宜生先生和全国著名篆刻家罗叔子先生,在书画和篆刻方面均得到名师指导,这对我艺术人生的起步很有帮助。”周先生陷入回忆之中,并由此切入话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作为知青插队并成家立业于计家浜村。期间曾从事过务农、油漆、教书等行业,也曾当过乡镇服装厂厂长,乡镇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周先生说一口流利的长兴方言,“我在长兴工作和生活了50多年,是当地的一位老知青,李家巷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周先生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但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其对艺术的执着之情始终未泯灭,热爱艺术之热情不减,工作之余笔耕不辍。
 
他回忆说:“初插队时,在缺乏纸墨情况下,我曾在方砖上苦练书法。1965年秋,我曾被县宣传部抽调去县里参加筹备长兴县农业展览館图表创作工作,期间我得以结识和受教于一起参与此项工作的王剑秋、雷群义、竺志祥等长兴书画名家;其后,我有幸得到当今闻名全国的人物画大家、当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而分配在长兴工作的李子侯老师面授指导。我在苦练书画的同时,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向名师求教的机会,因而书法技艺得以较快提升。”
 
周先生告诉我:“我早年曾立下志向——以自己的书画技艺,为基层服务,为村民服务。“
 
为此,他创作的接地气的草根书画作品,深受村民喜爱;他多年来为村镇画文化墙不遗余力,在为乡亲们的花床油漆美化、灶头绘画、写春联及喜庆楹联方面乐此不疲,深受村民赞扬。为进一步提升书法艺术素养,年过花甲之时 ——2007年10月去北京参加中书协书法创作培训班,面聆专家垂教并顺利结业。
 
笔者还了解到——周先生在书画艺术园地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他书画同修,艺术造诣深厚,书法推陈出新,行草篆皆工,书体具有个人风格;绘画方面,花鸟、山水、人物皆擅长。无论书法国画,因受当地山水和人文熏陶,都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被村民誉为“农民书画家”。他从艺数十年收获颇丰,硕果累累。2012年10月去合肥参加第五届中国重阳书画大赛时,现场比赛荣获金奖、重阳书画奖。此后又在全国书画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2018年荣获“四海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19年被北京世纪国际文化发展中心授予“礼赞新时代杰出文艺家”荣誉称号。其书画艺术成就获得社会公认,他系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州市书法协会会员、长兴石城书画社副社长、《书法报》签约书画家。2019年,其绘画作品被湖州市图书馆馆藏。同年,《周锡和书画作品集》被中华现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兴石城书画社社长丁汉康告诉我:“周先生积极参加长兴石城书画社开展的地方文化公益活动,送书画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部队……,在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书画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9年盛夏,台湾南投县教师一行20余人造访长兴石城书画社,在该社书画活动室里,来宾兴致勃勃地观赏一幅徐徐展开的临摹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无不为临摹者精湛的画艺、顽强的毅力及其耐心细致的功夫钦佩不已。画面上数百人物栩栩如生,动物各尽其态,景致纤毫毕现……此画酷似原作——谁也想不到的是,上述《清明上河图》临摹精品,竟然是年逾古稀的周先生于脑梗后在李家巷康复中心康复期间完成的。脑梗后,他曾一度手抖不能执笔,但凭借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先以记号笔练字,继以软笔练习书法,终于克服了手抖的障碍,完成了此巨幅作品的临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现藏故宫博物馆,原图25公分高450公分长,他按原图1比1临摹4稿,每稿历时一月左右,此长卷2019年在长兴艺术馆展出时获一致好评。此外,他还临摹了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为长兴石泉古村创作了《石泉村史》小楷10米长卷,现展览于古村文化礼堂;创作了陆羽《茶经》小楷10米长卷,现展览于长兴茶文化圣地——水口顾渚茶文化博物馆内。
 
周先生生活的计家浜村,文化底蕴深厚。自南北朝梁朝至清代,鲍氏一族曾先后出过四位进士,该村还出过徐、周两门名门望族。近年来,周先生看到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倾听到乡民物质生活改善后渴求文化生活的呼声,当别人热衷于在城市开个人书画展时,周先生却心系家乡,把目光投向乡村,关注乡村的文化建设——为使该村源远流长的文脉世代传承,为使自己取得艺术成就能回报桑梓,以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也为后辈在文化艺术方面得到潜移默化之熏陶,于是,在自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后,周先生早年立下的志向始终不渝,便不忘初心,萌生了创办村“周锡和书画艺术馆”的想法。如今,他的梦想实现了。   
           
笔者当日还走访了该村领导。村领导反映:周锡和书画艺术馆建成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尽管周先生行动不便,但他总是扶杖前往,热情地为参观者介绍作品。参观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该艺术馆已成为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平台,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参观者纷纷在留言簿上留下观感,称赞周锡和先生是心系乡村文化的农民书画家。
 
村领导表示,接下来计家浜村将用好这个文化建设阵地,健全运行机制,开展教育培训、学习参观等活动,发挥其艺术涵养功能,为村民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服务,为计家浜村建成文化强村而努力。
 
在离开计家浜村时,周锡和先生为笔者送行。他表示,在最近几年内,将创作更多书画作品,以替换村艺术馆的原有展品,为 村民提供新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其心系乡村文化发展的一腔拳拳情怀,令笔者深受感动!
 
深邃幽远虚静恬淡
——周锡和书画艺术赏析
 
黄金亮(《中国书画导报》总编辑)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为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著名女画家、故宫博物院古画临摹师冯忠莲曾历时18年临摹过《清明上河图》,在当时引起文物界和艺术界轰动。今天我有幸一睹书画家周锡和先生临《清明上河图》绢本,内心激动不已,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此时的心潮澎湃。从技法上讲,临《清明上河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这需要画家具有超人的耐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过硬的手上功夫——兼具山水、人物、花鸟各科的功底。中国画不像西画,西画若有败笔可以刮掉重来,而中国画则需一气呵成,容不得涂抹和修改。

周锡和先生笔下的山水、花鸟作品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同时,对构图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分解与重构。他深谙谢赫“六法”之妙,却不简单地亦步亦趋。随着自己对自然物象的理解与感悟,他在纸上纵情勾勒,粗细、干湿、浓淡,这些笔法的运用,勾勒出万物的枯荣之态与飞动之势,同时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展现出深邃幽远的意境,给人以虚静恬淡的视觉感受。

一位画家的成绩如果有十分,那么其中七分应该是书法。周锡和先生对书法不仅用功,而且用心。他的行草书作品时常以墨求趣,以情留韵,行云流水,天趣自成。在字体结构上不浮夸,多以中锋定骨,以侧锋定势,轻重急徐、浓淡枯润,时而流露出于摩崖石刻中的淳朴,时而融汇着汉隶情趣,圆润流畅,气韵生动。











《清明上河图》(周锡和临摹版)微喷复制品。500元/张,购买联系微信号shuhuadaobao中国书画导报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王璜生:微光同尘”将在盒子美术...
  2. 2“扬帆宜远——范扬·乔宜男中国画...
  3. 3“流光溢彩”映东瀛,清三代彩绘瓷...
  4. 4“石头自陈辞”袁泽强个展在松山湖...
  5. 5“ 文生图—鲁大东个展”将在空间...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