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讯 >

“王璜生:微光同尘”将在盒子美术馆展出

2025-10-19 15:05:11 艺术中国


由陈晓阳担任策展人,“王璜生:微光同尘”将于2025年10月19日至2026年1月18日在顺德盒子美术馆展出。展览以王兰若与王璜生父子两代艺术家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为核心,展出的作品包括父亲王兰若留下的珍贵手稿,以及王璜生耗费近七年时间创作的最新影像作品《父亲的硫铁矿》,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展览的主线。

以下为策展人陈晓阳撰写的前言全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0d0880628021312c54c59a5d0cb0bdde.jpg

运矿的塔楼与铁轨

前言

“微光同尘”从王兰若与王璜生父子两代艺术家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展开。在历史的巨轮下,个人命运往往因渺小而起伏无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之六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在剧烈的历史动荡中,一些知识分子被迫下放至边远地区,承担繁重而艰苦的劳动。王兰若便在这一背景下,被下放派往广东英德硫铁矿。矿区的生活充满高温、粉尘与疲惫,然而在漫长而艰苦的劳动和困惑的运动中,他依旧以速写和随笔记录身边的人与景物,延续艺术家的观察与思考。这些在有限的纸张与简陋条件中的绘画和写作,成为他抚慰与抵御艰难处境的方式。他的速写和笔记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与生活现实,还为家人和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他在《粤北吟·孤灯》中写下了这种悲凉但坚毅的心境:“孤灯千里梦,岁暮惊客心。此身经百炼,铁杵磨成针。流离经几载,贫病逐日深。泪痕新间旧,真理苦追寻。是非那堪问,风霜故相侵。生涯垂垂尽,明月照寒襟。”这些作品就像一抹在晦暗尘埃中依然闪烁的光,成为个人苦难史的注脚,也成为艺术家如何穿越命运低谷的见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bceda54ced7218465564be3a1bec277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3de38553bd0308097e96d1a8914689a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b87d5504d3d9a5a8860056ad6338c40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b2cf53918c00329fbc77600547145444.jpg

《父亲的硫铁矿》,单频影像,27′42″,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3c22764deab0bfe36fb642a506001308.jpg

英德硫铁矿档案

半个多世纪后,王璜生多次走进父亲曾经工作过的矿区,重新凝视这片既沉重又旷奥的土地,轰轰烈烈的工业场景已变为下马停产了的矿区,静默而空寂。那座反复出现在父亲速写中的礼堂,变成乡村教堂又变成饭店,尘世中无数开场与落幕,并不在意其间的消逝的人。这些旅程让他深为感触,也发现了一种可以跨越时空与父亲、与那个时代中所有命运多舛的知识分子对话的可能。他为此断断续续用了六七年时间创作的影像作品《父亲的硫铁矿》,呈现了这段追溯父亲脚步的寻访之路,并以家乡语的旁白描述他的发现与思考。展览中的巨型装置,以矿山中常见的工业搅拌机和传送带持续翻搅着矿沙和泥土,其中还滚动着被撕碎的图像、照片、文字、书页等,以无休止的旋转和搅动来呈现个人的命运在历史中的荒诞与脆弱。在整个美术馆的时空中,父子两代艺术家的作品对话,混合着搅拌机低沉的轰鸣与翻滚,呼应着速写、摄影和影像中静默的时光之痕。在命运的动荡中,艺术常常不以高亢宣言抵御黑暗,而是以微弱的光芒与尘同在。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王璜生:微光同尘”将在盒子美术...
  2. 2“扬帆宜远——范扬·乔宜男中国画...
  3. 3“流光溢彩”映东瀛,清三代彩绘瓷...
  4. 4“石头自陈辞”袁泽强个展在松山湖...
  5. 5“ 文生图—鲁大东个展”将在空间...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